关于《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2021年01月15日

  林彬杨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制定和实施好我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是阐明市委战略意图、谋划我市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深入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描绘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的“九江画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规划建议编制工作是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的。2020年6月,市委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启动规划编制前期工作。8月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七次全会,对规划建议编制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成立规划建议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来发、金寿同志担任副组长,照友同志具体牵头负责,市委政研室在市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具体承担起草工作。起草组成立以来,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于9月份形成了规划建议初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召开后,起草组认真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精神,对建议稿作了修改完善,并在充分征求吸纳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地各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形成了提交这次市委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这次建议稿起草,市委始终坚持与中央和省委精神对标对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党中央一系列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消化好、吸收好、运用好。坚持贯彻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将省委对九江工作提出的“五个奋勇争先”的更高要求和“四个一”的目标定位,全面转化为推动九江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到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中。

  这次建议稿起草,市委始终坚持把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我先后主持召开了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医师节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十四五”规划编制座谈会等一系列座谈会,多次到县(市、区)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财经委会议,听取规划建议起草情况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其他市委常委同志围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召开一系列专题座谈会,积极推动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也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关心支持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5月份以来,我市开展了“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各界群众踊跃参与,收到建议500多条。同时,书面征求了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建议。

  从反馈情况看,各方面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全面贯彻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贯彻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九江行动,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九江篇章,充分体现出规划建议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为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明了方向。建议稿在保持发展思路延续性的基础上,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结合九江实际,强化问题导向,突出争先要求,顺应群众期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意义十分重大。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议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基础优势,大力引进培育人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二是建议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做优做强园区承载平台,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倍增。三是建议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契机,以打造区域航运中心为主支撑,以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依托,在推进内陆高水平双向开放上展现更大作为。四是建议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在推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上形成示范。五是建议在城镇规划建设上,坚持经济发展与城市更新并重,加快补齐城镇短板,完善城镇功能。六是建议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庐山天下悠”品牌。七是建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抓好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振兴,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八是建议积极回应群众所思所盼,加快补齐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领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对于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市委要求起草组认真梳理、逐条研究,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贯彻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为重要任务,以“三个城市”目标定位统领九江未来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指引,落实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对“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在建议稿的起草过程中,注重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对标对表与联系实际的关系。既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要求,又与九江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努力编制一份符合党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合九江实际,顺应人民期盼的规划建议。二是处理好一脉相承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在延续以往好的机制、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拓展、丰富提升。三是处理好长远谋划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以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牵引,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良好开局。四是处理好补齐短板与彰显特色的关系。既坚持问题导向,补齐重点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又注重彰显特色,把特色做得更特、优势做得更优,锻长补短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五是处理好宏观指导与重点部署的关系。既注重面上的宏观指导,又注重对重大工作的重点部署,力争编制出一个前瞻引领、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

  建议稿共分三大板块,13部分、43条。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到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至第十二10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要在“创新型九江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推进内陆高水平双向开放、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抓大保护’、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共同富裕”等十个方面迈出新步伐。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三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加快推进法治九江建设、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等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主要就其中几个重大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三个城市”的目标定位。2018年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将九江建设成为“江西通江达海的门户城市、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国际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为九江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随着形势、任务和要求的变化,我们的目标定位也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上,对九江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归纳起来就是“一心一城、一带一区”,“一心”就是江海直达航运中心,“一城”就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一带”就是万亿临港产业带,“一区”就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考虑到区域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江海直达”将成为九江最鲜明的开放优势,同时省委提出着力打造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四大开放门户,因此市委将“江西通江达海的门户城市”调整为“江西江海直达开放门户城市”。考虑到省委提出支持九江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这比“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更具时代特征和经济内涵,因此市委对标省委要求作了调整。考虑到党中央规划建议提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对九江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指导性,九江最有基础,也最有条件实现这一目标,并且庐山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三块世界级“名片”,已经是世界级景区;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九江是个多元文化的地方”,浔阳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因此市委将“国际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调整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这就不仅仅是“世界知名”的概念了,而是要真正成为“世界级”,九江应该也必须有这样的站位和追求。

  第二,关于“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对标对表党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服从服务于我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市委制定“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立足九江、跳出九江,把九江置于全省、区域和全国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考量的,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比如,对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持续走前列、沿江同类城市居上游,到二〇二五年经济总量力争进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前60强”。之所以提出这样目标,是基于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后劲充足,2019年全市GDP突破3100亿元,增幅位居沿江同类城市第一、全省第二,经济总量在全国34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第79位,一年前移15位。通过未来5年努力,经济总量再前移20位,进入全国前60强,通过努力完全有可能实现。市委规划建议是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安排,重点是把方向、提思路、明要求。具体发展目标,将在编制我市规划纲要时认真测算,研究提出相应量化指标。

  第三,关于创新型九江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的重大任务,也是推进九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搭建了“一南一北”“一东一西”“一县一园”科创平台,出台了“人才新政30条”,实施了“双百双千”人才工程、“浔才浔商回家”计划等,开创了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当前我市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还需要更多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引领,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平台支撑。因此,规划建议把创新型九江建设放在十大重点任务的首位,在延续以往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比如,提出“大力实施‘千亿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大力推行“园区+平台+公司+投资基金+产业+项目”的运营模式、大力推进市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等措施。

  第四,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时期,市委坚持以系统观念抓产业发展,提出打造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钢铁有色、装备制造、航运物流、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十大重点产业,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包括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初步构建了九江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市委坚持既定的目标不动摇,提出了“打好产业基础化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再造九江工业新辉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服务产业扩容提质,打造高水平现代化产业平台”等重大措施,确保“十四五”期间十大重点产业全部突破千亿元,建成万亿临港产业带,实现省委对九江提出的奋斗目标。

  第五,关于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九江拥有区位条件优越、开放平台众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有条件、有责任在新发展格局中争取更大作为。我们必须要抢抓机遇,在产业循环、供应链循环、要素循环、市场循环上主动作为,找准定位,努力把九江打造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第六,关于推进新一轮双向开放。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家密集批复各类自贸区、自贸港、综保区、试验区等,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机遇,积极参与城市圈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扩大双向开放。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大南昌都市圈和赣江新区建设,特别是随着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区域航运中心、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推进实施,为我们加快发展、跨越赶超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市委认为,过去九江走在内陆开放前沿,靠的是沿江临港的区位条件;未来九江走在双向开放前列,必须放大通江达海的特色优势。“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契机,以打造区域航运中心为抓手,谋求全方位高水平双向开放新优势。

  第七,关于县域经济赶超倍增。市域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当前,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全省十强县、全国百强县还是空白,GDP排全省前二十位的只有1个,而且县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如果“十四五”时期,我们的县域经济不加快赶超、加速倍增,实现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市委提出要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县施策,加快县域经济赶超倍增,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市所有县(市、区)经济总量排位在全省至少前移10位,实现全省十强县、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

  同志们,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审议通过我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建议稿更加完善,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