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明钦药箱一背49年。

陈明钦给村民看病。
骆道明 文/摄
在柴桑区城门街道白合村,提起乡村医生陈明钦,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这位年逾古稀的老村医,用49年的默默坚守,将足迹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田埂、每一个角落。他肩上那沉甸甸的药箱,装载的不仅是救死扶伤的药品,更是对家乡父老乡亲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割舍不下的深情牵挂。
“赤脚”起家 情系桑梓
时光回溯至1976年,年轻的陈明钦穿上白大褂,踏上了“赤脚医生”的道路。自此,他便与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严寒酷暑,不分白昼黑夜,只要村民一声呼唤,陈明钦总是毫不犹豫地背起药箱,步履匆匆地赶往患者家中。“作为医生,为病人服务是天职。”陈明钦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的信念,“每次出诊,不管乡亲们需要什么药品器械,我都会尽力备齐带好,竭尽全力为他们解除病痛。”
随叫随到 风雨无阻
时间的刻度丈量着职业承诺的重量。村民陈明堤对此深有体会:“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有人喊陈明钦去看病,他从来没有推辞过。他真是我们村离不开的好医生!”这份“随叫随到”的承诺,陈明钦一守就是49年。对于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他更是倾注了格外的关怀。
坚持“上门服务”是陈明钦雷打不动的原则,定期为村民测量血压、检测血糖、送上常用药品,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村民陈文平动情地回忆:“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结冰,他从不耽误,随叫随到。就算自己家里有事,大事小事他都会先放下,直接赶过来给患者看病。”
药箱变迁 初心不改
49年光阴荏苒,陈明钦肩上的药箱换了一个又一个。箱内的药品,也从最初仅有的几样简单常备药到逐渐丰富,如今能正常满足诊断治疗常见病、慢性病所需。药箱在变,装备在升级,但陈明钦守护乡亲健康的那颗赤诚之心,却从未改变。
如今,年届七旬的陈明钦依然精神矍铄地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面对未来,他目光坚定:“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我的身体还允许,我就要一直干下去,继续为村里的老少服务!”一句质朴的承诺,映照出这位乡村医生半个世纪不变的医者仁心。陈明钦用他的脚步和药箱,在白合村书写了一部温暖的乡村健康守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