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小手工”撬动“大民生”

修水县“邻里手工坊”托起群众“致富梦”

吴圆生 梅俊

  本报讯(吴圆生 记者梅俊)近日,走进修水县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客厅,“邻里手工坊”里欢声笑语,20多位居民正围坐在一起,巧手翻飞间,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逐渐成型。这里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欢乐屋”,更是居民增收的“致富坊”。

  “以前在家闲着没事干,现在既能和老姐妹们聊天,又能赚钱补贴家用,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居民胡阿姨高兴地说。像胡阿姨这样在手工坊找到“事业第二春”的居民,在东村社区已有200多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修水县义宁镇东村社区党支部在“网格化走访”中发现,辖区内中老年人、残疾人和陪读家长普遍存在“想就业但难就业”的困境。该社区立即启动“需求清单”管理机制,将群众诉求细分为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多个需求类别,通过“党建+精细化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课堂等党群服务阵地,创新打造“邻里手工坊”就业服务平台。

  手工坊采取“党支部+企业+居民”的精准对接模式,建立“居民技能档案库”,根据个人特长匹配相应工种。社区还引入“订单式”培训,邀请专业技师开展“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位居民“学得会、做得精”。目前,手工坊日均稳定就业40余人,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成为社区精细化服务的示范窗口。

  “我们建立了‘需求-培训-就业-反馈’的全链条服务机制。”项目负责人介绍,社区通过动态收集居民意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近期新增的“宝妈弹性工时制”和“残障人士专属工位”,就是根据居民建议推出的贴心举措。下一步,社区还将持续以“小手工”撬动“大民生”,用“绣花功夫”做细就业服务,通过建立“居民需求清单”“服务资源清单”“项目成效清单”三张清单,实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确保居民“天天有活干、月月有收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乡域
   第04版:专版
习近平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
九江市核技术应用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京召开
科学调度 精准发力 确保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平稳有序
江豚湾风景如画
庐山云雾茶稳居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二十强
以真心换民心 用实干赢口碑
产教融合驱“引擎” 人岗匹配“活水”来
修水县“邻里手工坊”托起群众“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