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高速路” 绘好“施工图” 打好“组合拳” 当好“娘家人” 我市加“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4年11月02日

  刘军华 本报记者 朱曦薇

  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亲临九江作出的“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响“工业互联网、数智新九江”品牌。2023年在全省产业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排名位列第一,今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解决企业“不敢转、不会转、不愿转”等问题,我市多举措建好“高速路”、绘好“施工图”、打好“组合拳”、当好“娘家人”,高质高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建好数据“高速路” 

  让企业“能转”有通道

  加快信息通信网络向数字化融合通信基础设施演进,确保数字新基建水平始终居于领先水平,让企业“能转”。

  “形成合力”建实数字新基建网络。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项行动,强力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工作,开通5G基站超15000个,实现主城区和工业园区等垂直应用范围5G网络全覆盖,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率先在全省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和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因地制宜”建强大数据服务体系。先后出台《九江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核心,科学合理布局全市数据中心建设。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九江)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蓝光存储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顺势借力”建好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9链6群”重点企业,着力搭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了石化盈科子公司、江西中寰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搭建石化行业“产业大脑”、纺织“产业大脑”,江西忽米智能科技搭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西信通数研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等“数字底座”。星火有机硅与九江电信、华为等联合组建江西首家“5G+智能化工联合创新实验室”,组建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绘好转型“施工图” 

  让企业“会转”有方案

  聚焦制造企业数字化共性需求,完善综合服务体系,让企业“会转”。

  “免费诊断”为企业把好脉。“我们想以数字化为主攻方向,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江西蓝科半导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至于怎么改、从哪里入手,都比较茫然。得知企业需求后,当地工信部门邀请专家团队主动上门“出诊”;2023年,该企业投入3000余万元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综合效益提升20%以上。我市招引中国信通院、石化盈科、华为、忽米等平台机构,通过与县(市、区)合作建立数字化诊所,联合各方数字化转型生态力量,做好数字化诊断评估。截至目前,全市1913家企业完成入企诊断,超额完成省级目标任务,994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诊断全覆盖。

  “分类建池”为企业把好向。建设数字产品应用超市,搭建数字产品资源池。采取集中和服务商议价方式,征集上架数字产品,整合加工成“普通版、升级版、尊享版”一体化解决方案。采取“1+1+N”模式(即1个牵头服务商、1家国家级智库或市重点服务商、N家行业特性服务商、软件服务业、智能装备企业)组建27支数字化转型服务团队,开展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九江模式”。

  “上云用数”为企业把好效。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全市“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超4万家,280户企业“两化”融合贯标。星火有机硅通过实施“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形成了5G数字孪生工厂、5G机器人巡检等十大场景应用,使得有机硅上下游产品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0%。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从投料、纺纱到成品打包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整体用工量减少了80%,流程缩短了三分之二,产能提升了15%。(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