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破千竹 巧手现匠心 2024年11月04日

  人民日报记者 朱 磊

  走进江西九江瑞昌市,峰峦叠嶂间,一丛丛毛竹林修长挺拔。瑞昌竹林面积广袤,滋养了无数的竹编艺人。

  “我15岁开始学艺,现在做竹编58年了。”73岁的田先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只见他举起篾刀,对准毛竹,“刺啦”一声,竹竿就被一分为二。青青的毛竹去蔸、去梢后,被均匀地剖成4片、8片、16片……接着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变成柔韧的篾条。

  看田先敏编竹,那骨节粗大的手全是巧劲,不同大小篾条放在刮刀上,左手拿竹片压住,右手往后拉,“嗞嗞嗞”刮篾——篾丝细如发丝,韧性十足;篾片宽如手指,薄厚均匀,在巧手中翻飞、穿插、扭转、打结,最终成为精巧美观又实用的工艺品。“当年我娘问我想做什么,我说做篾匠。娘说做篾匠苦啊,我说我不怕苦。”

  凭借精湛的竹编技艺和对竹编工艺的热爱,20世纪80年代初,田先敏便成立了南义竹编工艺厂。2002年,因大环境的改变,工厂遭遇困境,面临倒闭。

  这一年,田先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广交会,在朋友的展位上展示了自己的竹编样品。一家英国公司看中了他的样品,在现场翻译的帮助下,当即下了3万元订单。(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