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船九江海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锅炉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蔡 钦 摄)
本报记者 黄梦如
始建于1963年,1970年成立六机部九江地区建设指挥部后,几经更名为“福州军区214工程指挥部”“江西省第六机械工业局”“六机部江西办事处”“中船总公司江西办事处”等;1984年成立九江船舶工业公司后,又先后更名为“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中船九江海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九江公司)”。回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二级单位——中船九江公司60余年发展历程,是一部鲜活的改革创新史。
九江具有悠久的造船历史和丰富的造船经验,中船九江公司在这片被奔流不息的长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润泽的广袤土地上茁壮成长,中国船舶集团赋予其“改革发展先行试验区”“机电装备产业集聚区”战略目标定位,建有“九江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基地(江西)”,也是中国船舶集团唯一的船用锅炉及舱室内装等产品研制单位、消防火警产品重要研制配套单位、国家惯性测试技术装备重点研制单位。“公司作为中国船舶集团重要的机电装备企业,产品主要包括舰船消防、船用锅炉、内装材料、惯性测试、战略性新兴产业6个产业集群,涵盖防务、船海及科技应用3个产业方向。”中船九江公司企管规划部副主任龚海华说,公司的产品被广泛用于载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等军民领域。
中船九江公司的成长之路也非一帆风顺。2013年,九江船舶工业公司改制为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区域多单位整合改革发展的研究、探索和准备工作同步启动。随着2019年的再次更名,中船九江公司开启了全面实体化改革新征程,对九江地区6家单位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随后出台系统性改革举措,如精简总部职能部门、对基层单位实施“6+N”“4+N”机构改革、将各基层单位整合为5个事业部、连续4年制定落实“年度十项重大改革发展任务”清单等。
通过加快推进企业全方位改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在一次次“闯新行动”的推动下,公司实现了从连续多年亏损到2023年实现历史性整体扭亏为盈(按当期损益)及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的“大转弯”;船用锅炉产业不到5年实现年度新接订单由3000万元跃升至3亿元;内装产业建成了国际一流自动化生产线,主要产品复合岩棉板日产量增长30%,一举扭亏为盈,2024年实现经营性盈利;2023年组建的加工中心当年实现盈利。
看方向,重大节点锚定改革步伐,形成大潮奔涌之势;看领域,重点改革举措相继推出,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支撑中船九江公司不断“破风”的,还有其坚持制造业为本、在科技创新领域厚积薄发。
中船九江公司秉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发展理念,多年来潜心研究产品转型升级、核心技术攻关和生产能力提升良策,不断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推进研发中心建设,优化科技人才队伍;聚集公司主导产业方向,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领军人才引进、大师工作室、揭榜挂帅及培养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等为载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研究,并积极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下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