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指标上,更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把握、协调推进。2024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开展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赣东北、赣中、赣西南、赣南4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其中,“四融”是工作路径,“一共”是奋斗目标。如何建设“四融一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加强农村思想教育引导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组织保障。必须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夯实生态文明之基。一是坚持党群同心,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为民初心。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筑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意识,以科学思维分析并解决农村生态建设问题,与人民群众同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亮身份”“树标杆”“立典型”等途径,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提升齐抓共管的全民治理新格局。三是构建“党建+”格局,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党建赋能,发挥党组织在农业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绿色生态产业和农旅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积极培育绿色生态产业,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物质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产业”这一“牛鼻子”,充分利用好乡村独有的生态价值,践行好“两山”理念,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是依托本村土地、山林、田湖等自然资源,大力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田园体验、等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探索健全碳流通机制,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绿色科技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机制,致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加强农村思想教育引导,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人文支撑。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着眼于“人文”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全面提振乡村精神风貌,为美丽乡村“铸魂”。一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增强其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农村受众特点和需求,发挥村民理事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休闲广场、农村书屋等阵地作用,举行更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活动,提升村民精神文化水平。三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的乡风和生产生活习惯。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坚决抵制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封建陋习;加强对农民的行为引导,破除桔梗焚烧、白色垃圾等落后的农耕习惯,让生态和文明之风拂润和美乡村。(作者系九江市委党校副教授、三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