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保护与发展和谐乐章 2024年11月12日

  (上接一版)

  “扎紧”岸上的排污口,还要推动船舶污染物上岸。九江市纪委监委推动港航、检察、海事、生态环境、城管等多部门建立九江市域船舶污染防治多元共治协作机制,加强对辖区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建设,在全港区推行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政策,推动船上船员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上岸统一接收处理。

  在九江姚港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的趸船上,九江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主任周运苗仔细查看了污染物记录表,“通过人工记录表与大数据系统,目前已实现了船舶污染物上岸交付的溯源管理,查看台账核实数据,是我们日常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查看中,周运苗看到了9月7日和8日的记录,显示“安信货6号”和“致远444”在九江港只交付了油污水,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在前一个港口交付。“与我们在海事了解到的信息一致。”

  九江市纪委监委紧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情况,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2023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出现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约谈相关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30余人,共处置相关问题线索114件,立案审查调查92人,党纪政务处分64人。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九江石化今年落地的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工程项目,我们生态环境局从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前介入指导环评报告编制,并且联合九江石化充分调研行业先进的工艺和排放标准,推动从源头上减污降碳,保证在新项目落地投产的同时,废水污染物不增加。”张方说。九江的实践再一次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对此,九江石化环保管理高级专家唐安中深有感触。

  唐安中在九江石化从事环保工作10余年,参与了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等工作,九江石化斑鸠园水生态景区中,有一处污水处理厂的观察池,池塘里的水是经过处理的生产废水,水质可以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不远处,是纵横交错的设备管道,眼前则绿树成荫,斑鸠啼鸣,池塘中锦鲤欢游。岸边的一块电子屏幕上,九江石化与生态环境部门连接的实时监测数据一目了然,各项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

  “除了能看到的斑鸠园一池清水,看不到的污水处理工艺也是很先进的,我们的处理流程只有7个单元,大大减少了处理污水的能耗与碳排放。”在唐安中看来,环保投入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比如,我们现在的产品比以前多,排放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变成可利用的产品,降低了委托给第三方处理废弃物的成本,还延长了产业链。产品质量还比以前高了,都是绿色产品。”

  此前,九江石化因为粗放式发展、工艺技术和装备能力不足等问题,经历了发展困局,一度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九江石化在阵痛中选择转型,深刻认识到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是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九江石化提出打造千万吨级绿色智能一流炼化企业,从此,九江石化深耕绿色低碳管控,推进数智化改造,加快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产业链不断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

  2022年,九江石化重点打造的第三代芳烃技术首套工业应用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与第一代和第二代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相比,在工艺技术、装备制造、工厂智能化、安全环保等方面均取得创新突破,较同类装置能耗下降40%,装置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95%,彻底结束我国芳烃核心技术必须依赖国外引进的历史,标志着我国芳烃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守住一江清水,九江市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九江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嘱托,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力,制定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培育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工作,鼓励企业探索实践绿色设计路径,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推动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向“全要素、全领域、全行业和跨区域”拓展,开展排污指标收储,共向14家企业出让19宗排污权,成交额2200万元,在推动实现“环境有价、使用有偿、减排有利”的同时,有力保障了优质项目合规快速落户。

  伫立长江岸边,水面上船舶来往不断。浔阳楼、琵琶亭、锁江楼沿途“镶嵌”在九江长江生态“最美岸线”上,与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遥相呼应,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工业之美,在九江交相辉映,奏响一曲保护与发展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