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市第五人民医院上线现场直播 2024年11月13日

  扫码看详情

  图为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朱晶(左)、主持人方圆(右)在《党风政风热线》直播现场。

  主持人:方 圆

  11月7日,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朱晶做客《党风政风热线》之“行风面对面”专栏,围绕直播主题“行风建设和医疗服务优化”回应社会关切。

  解放思想破坚冰,踔厉奋进正当时。秉承为民情怀坚如磐,致力改善作风不停步,砥砺深耕,初心不改,优化升级媒体监督合力,2024年度九江市《党风政风热线》栏目全新上线、再出发!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

  《党风政风热线》节目每周五期,具体时间为工作日上午9:00~10:00,时长60分钟/期。设“特别节目”“三方通话”“直播版”及“反馈版”。

  1.“特别节目”每周一上午播出,内容为“一周节目预告(回顾)”“热点问题追踪”“廉洁文化建设”;

  2.“三方通话”每周二上午播出,对常态化节目中受理的问题及政策进行回复、跟踪和反馈;

  3.“直播版”每周三至周五上午播出,由各职能部门对市民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直播互动,对重复投诉问题较多的单位,将视情况安排多部门、单位联合上线或二次上线。

  广播直播

  九江新闻广播FM90.0红调频

  视频直播

  “廉洁九江”视频号/“掌中九江”App/“云上九江”App/“听见广播”App

  音频直播

  微信公众号“九江新闻广播”/云听客户端/蜻蜓FM

  联系我们

  电话:0792-8124433

  0792-8214433

  登录“九江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留言提问

  直播

  预告

  11月14日,中石化江西九江石油分公司副总经理周丽玲做客《党风政风热线》之“行风面对面”专栏,围绕直播主题“走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之路”回应社会关切。欢迎收听、收看。

  【直播主题】

  行风建设和医疗服务优化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朱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三甲医院创建”“临床专科能力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行风建设和医疗服务优化”,厚植为民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聚势赋能推动发展。将党建写入医院章程,修订完善医院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等制度,使“三重一大”事项有效落实,党的领导融入科室业务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今年以来,以共产党员为主要成员的心理专家走进驻浔部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湓浦社区等单位,开展心理健康讲座20余场,服务群众5000余人。在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继续位列全省精神专科医院第一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和病例组合指数(CMI),位列全省同类医院前列。

  二是坚持医者仁心,落实便民惠民举措。制定落实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互认比例达99.38%。推行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设立门诊、入出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开通夜间门诊、周末门诊、节假日门诊,配置自助服务机19台,强化志愿服务、自助服务、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多学科诊疗服务,今年以来就诊患者“线上支付”5598人次、“脱卡支付”78173人次,门诊预约就诊率97.73%。免费向患者提供超声检查报告单和医用普通耦合剂。

  三是坚持内育外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近几年来,医院组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总结探索“对患者入院后的诊疗,进行行为、时间、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控制”,在全省率先实行心理科、精神科、老年科“菜单式”服务。今年6月,医院成立全省首个物理联合诊疗中心,以物理手段评估、诊断并调控大脑功能,实现了精神心理疾病诊断治疗手段的多元化。近年来,医院继续发挥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小平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陈致宇教授“工作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传跃教授和北京心理专家苏水琴“工作室”的作用,让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

  【直播互动】

  主持人:一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市民咨询,他经常出现“凌晨醒来,就无法再入睡,第二天又精神萎靡”的情况,请问市五医院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朱晶:这位朋友说的情况,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长期睡眠障碍,会造成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严重者引起高血压、心肌梗死等躯体疾病。

  鉴于群众对失眠治疗的迫切需求,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在开设睡眠门诊的基础上,开设了“睡眠障碍诊疗中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医院坚持药物、物理、心理及中医中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通过专业的睡眠监测及心理评估,精准评估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障碍类型,明确病因,做到标本兼治。

  一是药物治疗,基于科学的监测、检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二是物理治疗,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物理治疗,改善睡眠、情绪、记忆等功能;三是心理治疗,根据需要设置个体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特色治疗;四是中医中药治疗,包括中药及中医理疗。

  对睡眠障碍患者,我们定期随访,指导调整药物,让患者停药后也能有正常的睡眠。

  主持人:一名濂溪区的居民得知市五医院成立了物理联合诊疗中心,想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物理联合诊疗?

  朱晶:我院物理联合诊疗中心开展的项目包含两块:一是物理检查,开展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眼动分析、精神压力分析检查,为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双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自闭症、多动症等疾病提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量化诊断指标,为疾病治疗前后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二是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区别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手段。中心目前主要开展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经颅直流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虚拟现实心理健康训练等精准化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近年新开发出来的一种皮层刺激技术,是一种用于调节和干预大脑功能的物理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创伤后应激障碍、孤独症、多动症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无痛、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少于任何一种精神药物。

  我院成立物理联合诊疗中心,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物理诊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治愈或改善患者疾病的目标。

  主持人: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反映,她发现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不少学生都有些情绪问题,比如:易发脾气、没有耐心、总抱怨很累等,作为家长很着急,但又不知道怎么办?

  朱晶:这一代的孩子,出生在物质水平较为丰厚的年代,他们对精神需求有更多的要求,青少年情绪是目前比较常见的问题。

  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存在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网络使用等问题的孩子大概有3100万,但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是疾病,所以不要“过分担心”。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家长要学会帮孩子“减负”,要学会帮助孩子利用合适的方式舒缓情绪,不能一味地“压制”“否认”。

  如果对孩子情绪问题拿捏不准,可以考虑来我院进行评估。我院有精神科、心理科、老年科三大学科和抑郁、焦虑、睡眠三大专科团队,心理科开设有儿少学习困难门诊、儿少心理门诊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诊疗活动。

  我们医院还开设了免费的心理援助热线,也就是九江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是0792-8338111,每天8点至22点免费接听服务。

  主持人:有市民咨询,自己的堂哥送市五医院住院已有半个月了,家里人不清楚他身体情况怎么样,能否得到好的照顾?

  朱晶:牵挂亲人,牵挂患病亲人,是人最朴素的情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举措,是医者的天职。今年以来,医院在优化护理细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坚持风险管控,推进识别服务。制定实施《高风险患者管理制度》,在全国精神心理医院率先对病区患者进行“着装分色”,根据护理级别分别为患者穿上红、橙、黄和浅绿色4种不同颜色的上衣,便于识别管理,防跌倒、防冲动、防走失。

  二是坚持“一科一品”,推进特色服务。医院16个护理单元分别推出个性化服务品牌,精神四科“花语芳间”、精神七科“听喇叭,增健康”、老年六科“艺术健脑,暖心助老”等,增强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肌体功能和思维活跃度。

  三是坚持温度传递,推进人文关怀。聘请资深专家为全院护理人员讲授人文关怀技巧,引导护理人员将专业思维、专业理念、专业技巧渗透到每一个护理行为中。一声称呼、一个微笑、一次搀扶、一句问候,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是坚持康复导向,推进户外服务。医院收治的患者以精神心理疾病和老年病为主,针对长期住院患者多、户外活动较少的情况,医院组织患者“走长江最美岸线”“往超市购物”,亲近自然、接近人群,通过增加交流机会提升社会能力。

  主持人:一位市民的父亲脑卒中术后,医生建议尽快进行康复训练,但自己要上班,妈妈也没有退休,而康复治疗又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于这个难题,市五医院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朱晶:首先,我们医院可以根据患者和家属需要,配备专业的护理员24小时陪护,解决没有家属陪护的问题。

  其次,我们医院有专门的康复科和专业的康复团队,并且可以提供床边接送服务,能很好满足做康复治疗的需求。医院的康复科,是以传统中医康复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为特色的专科。科室训练场地500多平方米,设有运动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室等。配备先进的康复治疗训练设备,如: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超声波治疗仪、语言认知治疗系统等。能够提供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行走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言语训练、认知训练、中医康复治疗等,使患者最大限度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语言认知能力,让患者尽早实现生活自理或恢复劳动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