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志 本报记者 郑海霞
走进湖口县武山镇各村居,你可以看到——
种植棚里果蔬飘香,养殖棚里牛羊肥壮,药材基地药香四溢……广袤的田畴沃野上,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和美、农民富足的绚丽画卷跃然眼前。
近年来,武山镇坚持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持续壮大枳壳、黄栀子、吴茱萸等中药材产业,延伸加工产业链,依托农业产业推动强镇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产业振兴的特色路。
因地制宜 拓宽农民致富路
枳壳、黄栀子、吴茱萸是一些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武山镇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地处天山山脉和武山山系的腹心地带,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出产的中药材质量高、品质好。
芳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于2023年被江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已建成以枳壳、黄栀子、吴茱萸为主导品种的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1.5万亩。基地采取药粮轮作、套作的方式,种植大豆、土豆、小麦等粮食作物。2023年,园区中药材总产值2000余万元,惠及农户2万余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9万元。
为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武山镇编制完成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中药材种植奖补政策,对枳壳、黄栀子、吴茱萸等大宗中药材品种种植业主进行奖补,充分激发了种植业主的积极性,增强了产业联农带农能力。
企业带动 强化药材质量标准
以前,武山镇枳壳、黄栀子、吴茱萸种植零星分散、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也不高。为此,该镇与有关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培育出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对种植户进行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技术指导活动,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生产高质量枳壳、黄栀子、吴茱萸提供基础保障。
为强化药材质量标准化建设,各村成立经济合作社,与弘盛药业、钟山药业、九普药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新品种研发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基地建成以来,每逢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关键时间节点,基地工作人员便会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标准化作业。目前,全镇中药材年加工量达3000吨。
“以前的荒山,现在都种满了各种中药材。我家的中药材品质好、种类多,每到采摘季大家都会开车来采购。”江西弘萱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凤梅说道。
延链强链 合力发展富民产业
武山镇在大力支持当地发展中药材加工的同时,还立足中药材的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大三产融合力度,做好“接二连三”好文章。
结合“大美湖口·五彩武山”发展定位,该镇持续壮大农文旅产业,打造的“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订单农业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网店+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农产品”“反包管理+超产分成”等6种利益联结模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出巨大效益。
同时,该镇在“文旅活镇”上也持续发力,全力参与“缤纷湖口”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农民丰收节”“长江之歌融媒体行”等各类中药材观花活动,每年吸引当地及周边10余万人参加,带动了全镇中药材及其他土特产品的销售。
“苦中药种出了甜日子。中医药产业是武山镇的特色产业,作为国家级产业强镇,我们将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推动湖口全域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打主攻。”武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曹笋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