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生辉映夕阳 倾情关心下一代 2024年11月26日

  沈海斌

  全国先进工作者陈淼洋退休10年来,发挥余热服务“三农”,义务指导棉花种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像呵护棉花一样关心下一代,结对帮扶家庭困难儿童,指导留守儿童练习书法,田间地头给学生上劳动课,引导孩子们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被村民们赞誉为“护花使者”。

  在湖口县武山镇五里社区集体经济产业基地,连片50亩的棉花地,远看一片雪白,与村庄、田野、群山构成一幅优美生态画卷。上午九时许,田埂走来一群小学生,他们高举着队旗,兴致勃勃,笑脸如花,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他们特意前来听陈淼洋讲劳动课,学习采摘棉花。

  “同学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棉花的生长包括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分营养生长和中后期生殖生长两个阶段。种棉花主抓七、八、九三个月,主攻水肥虫,要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桃肥。采摘棉花,要小心桃壳划伤手眼,走动时动作要轻缓,以防碰断了枝丫。采摘务必干净,珍惜丰收成果……希望你们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加强锻炼,勤奋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在陈淼洋心中,新时代好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乎千万个家庭的幸福。

  暑假,陈淼洋身穿红马甲,手持小喇叭,发动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走村串户,提醒留守老人看管好孩子,做好防溺水教育,足迹遍布全镇所有村组。

  “人字,撇要有力,捺要站稳,好比做人要相互尊重、互相扶持;生字,寓意做人要扎根人民土壤,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每逢节假日,陈淼洋便在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孩子们谈心,辅导他们习字、阅读、下棋、健身,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陈爷爷慈祥和善,乐于助人,像父母一样关心关爱我,经常打电话叮嘱我,别压力太大,要劳逸结合。”陈淼洋结对帮扶的学生王佳杰,目前正读大三,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

  “老陈,我得出去打工了。我女儿下半年读初中,开学时如果我没回来,麻烦帮忙报个名送她去学校。”在陈淼洋的持续帮助下,该女孩陈绚丽后来顺利考取大学、走出大山在省城工作。

  孩子的成长与棉花的生长过程是相通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环环相扣,家庭培养、学校教育、社会引导、自我教育都不可缺失。陈淼洋放弃自己闲适的退休生活,扎根农村,10年如一日,持续关心关爱下一代,像一支火把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路。

  退休后,陈淼洋先后获得“2017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感动江西十大农业人物”“九江市第二届最美老干部”等荣誉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