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总在平凡处 ——记武宁县人大代表张小玉 2024年12月03日

  杨天顺 杜炜琦

  “只有把居民放在心上,居民才会把我放在心上;只有把居民当成家人,居民才会把我当成家人。”张小玉,现任武宁县豫宁街道竹岭村社区党委书记,也是一名县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中,她这样说也这样干,始终心系居民,倾听居民呼声,关注弱势群体,办小事办实事,受到了居民的称赞。

  朱先付是肢体残疾二级的困难户,家中仅靠低保金过日子,很是艰难。张小玉在走访时了解到这种状况,她便把这事记在心中,一方面向民政部门给他争取困难补助,另一方面到处为他寻找工作,可是由于他双腿高度残疾,无法行走,许多企业婉言谢绝了。难道朱先付只有这样生活下去吗?张小玉萌发了社区创办众益助残就业服务部的想法,说干就干,她的行动得到该县残联的支持,投入了30多万元,改造水建公司的老房子,很快就投入使用,首先把朱先付安排进来,接着把社区36名残疾人也接了进来。主要从事艺术品加工、小饰品加工。服务部由社区残疾专干进行管理,社区和县残联负责跑业务、接订单,让残疾人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现在朱先付每月可赚到400元左右,虽然钱不多,但他很知足,实现了自身价值,点燃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活出了自己心中的“小幸福”,他逢人就夸张小玉这个人大代表是个为居民服务的好代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功能,拓展社区工作思路,更好地服务居民,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张小玉首先学习了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再结合武宁县的实际,写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同时在社区组建广场舞队、柔力球队、健身球队、模特队、老年艺术团,经常在文化大舞台举办活动,并结合创文、普法工作、防诈骗、禁毒宣传,鼓励居民进行原创,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快板进行表演,这种接地气的活动,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服务无止境,和谐在身边”,这是张小玉一直坚持的服务宗旨。竹岭村社区处于武宁4A西海湾景区内,路灯不亮了,她会和县路灯管理公司联系,及时修复;社区旁边的旅游厕所有异味了,她会自己去打扫;有人向她反映商贩有短斤少两的行为,她就找市场管理部门,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建议。每到暑期,学生放假了,安全成了问题,她在社区开起了托管班,发挥社区“五老”的作用,解决职工上班时的后顾之忧。社区老龄化严重,儿女在外工作,许多老人吃饭成了问题,对此,她就向民政局报告取得支持,办起了养老中心,让老人在家门口按时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温馨总在平凡处,张小玉就是这样,自觉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关注民生、乐于奉献,以点点滴滴的小事,赢得了居民的敬重,也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多次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