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2024年12月03日

  (上接一版)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

  好环境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加大绿色生态港口改造建设;89家重点用能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创建省级节水标杆园区,评选市级节水型企业……截至目前,九江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6家。

  绿色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百亿元级工业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牵引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引来天际新能源、天赐高新材料等优质企业。

  “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九江市委书记刘文华说。

  寻阳郡中似画图,一江碧水向东流。

  【现场评论】

  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承接南北方,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机制。

  水清岸绿的美景重现,2023年长江干支流水质评价总体为优,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98.5%,长江干流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

  全面禁渔成效初显,江豚频频现身,刀鱼恢复大规模春季洄游,一些旗舰物种重归大众视野;

  高质量发展势能强劲,沿江11个省份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5.1%提高到2023年的46.7%……

  近些年来,从雪域高原到天府之国,从赣鄱大地到江南水乡,围绕蜿蜒6300余公里长江,各地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

  实践充分证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和行动,有力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进一步跃升?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向“绿”而行,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湖北宜昌,持续开展化工企业“关停、改造、搬迁、转型”,破解“化工围江”之困,聚力绿色发展。江苏常州高新区,统筹推进沿江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生产锈带”蝶变“生态秀带”,2023年万元GDP能耗下降21%……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生态“含金量”、发展“含绿量”,定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向“新”攀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上海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安徽加速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浙江持续升级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4.3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2.5%……

  沿江各地聚焦新兴领域,加快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生长。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定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水而兴,因江而盛。长江奔腾不息,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激扬着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

  坚持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将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