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盖钧镒院士走进流芳乡查看大豆长势。
2023年园区加工大豆近200万公斤,销售收入2亿元
省内几千名大、中学生来基地广泛开展研学活动
新品种华春6号亩产263.2公斤,打破南方单产新纪录
“我是流芳人,见证了产业园的逐步壮大,集镇面貌持续改善,产品越来越多,流芳的名气越来越大。未来我将用所学所得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湖口中学的肖同学说。
初冬时节,走进以“豆元素”为主的芳豆香小镇,这里有28000平方米综合楼和厂房,由政府主导创建园区运营管理中心,一体化解决园区用水、用电、用气、用工等问题,以最优的服务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2023年园区加工大豆近2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流芳乡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出产的大豆富含“硒元素”。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一粒豆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战略,带动了周边地区种植大豆近万亩,成功申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江西湖口大豆栽培体系),推动小镇向“产业旺、乡村美、生活好”的方向迈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质量打造“鄱阳湖畔·中国豆乡”IP。
“现在我们准备研发开袋即食的芽苗菜休闲食品,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丰富流芳豆品种类,政府全力支持我们扩大再生产,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芽苗菜生产基地。”入园企业鑫农康公司负责人说,流芳乡还利用中央国债项目,打造集大豆科研试验、品种繁育、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豆文化产业园,对落户企业实行租金“三免两减半”政策。继鑫农康公司之后,芳洲食品、芳德食品、美泉莹电商、晟然豆蜗牛深加工等豆制品生产销售企业相继入驻园区,先后与省农科院、江西农大、九江学院等多家科研高校进行合作,吸引高校导师和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大力推广豆-油轮作模式,将科学技术与大豆种植、大豆加工进行融合,引导园区豆制品企业进行大豆精深加工,创新大豆加工高端产品,提升大豆产品科技含量。据了解,流芳现有我国大豆科技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先生领衔建设的国家大豆产业体系院士试验站,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华春6号亩产达到263.2公斤,打破南方单产新纪录。
流芳豆参传承人周峙文表示:“流芳出产大豆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流芳豆参’加工有着近600年的历史,曾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省出口标样商品。正是流芳有这样的历史传统,我们发展豆产业信心和底气才更足,要让流芳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小镇美不美,环境好不好,就看“豆元素”。流芳乡以全省美丽示范乡镇创建为抓手,对小镇进行整体设计,确定以“豆元素”为基调,将集镇店面与“豆元素”充分融合,对沿线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并将流芳古桥进行修复,集镇颜值“由旧转新”。
小镇富不富,生活优不优,就看豆产业。全乡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基础上建设“一村一工厂”,流芳村依托立体式、标准化、综合型厂房进行豆酒生产,联合村盘活闲置农房建设碾米厂和农产品超市……呈现出“流芳豆酒、沙港豆参、联合大米”的生产格局,三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不断培育村级集体经济造血新动能。
拓展研学功能,挖掘种植文化。目前流芳乡以研学中心为载体,吸引县内3000余名师生体验农耕文化,省内20多所院校400余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员及游客体验大豆种植、豆蜗牛饲养、手工豆腐制作以及参观其他豆产品加工生产线。
流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亮介绍,该乡将大力推进逗豆乐园和豆民宿建设,与石钟山、江豚湾等县内景点串联成线,为辖区村民及游客打造“15分钟休闲运动圈”。通过“园区+研学+民宿”的模式,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将“小而散”的民宿做成“精而美”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