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璐
“共建美好家园,文明与您同行”,这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语,它是九江人民心手相连的真实写照。从老人到孩童,每个人都成为这座城市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属于九江的独特风景线。在学校,孩子们学习如何做一名有礼貌、守规矩的好公民;在社区,邻里间互帮互助;在公园,志愿者们清理垃圾,维护绿地……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九江文明之城的基石。
今年以来,九江坚持以“三不一提升 共建美好家园”为主线,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深化“共建美好家园 文明与您同行”主题实践活动,使其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浸透城市肌理。广大党员干部与市民群众携手,共同编织文明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创共享的良好氛围。
“环境变化挺大的,街道更干净了,绿化更好了,大家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居民宁国庆感慨道。在中心城区各个社区,一场场充满温情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每年都会参与到社区文明实践活动中,通过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等多种形式,提升市民的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濂溪区五里街道宋家牌社区,法治与文明相融。市人民检察院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他们用法治宣讲、矛盾化解等方式,默默传递着文明的力量,旨在提高市民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明带来的温暖,贴心的服务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在浔阳区甘棠街道庐峰社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市文明办与市科技局联手打造的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众多居民热情参与。通过“美好家园建设十条”的宣传,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居民间的笑容与对话间流露出的是对文明创建的认可与期待。“如今,垃圾分类普及、环保意识提升,干净整洁的街道、绿意盎然的公园成为常态,清新的空气、和谐的生态让人倍感舒心。”居民霍英海表示,现在出门散步,就像是走进了天然氧吧,心情都好了许多。
“您好,您对本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成效是否满意?”从九江经开区月亮湾社区到新湖社区,一场场深入基层的面对面交流,使文明创建更接地气。各级帮建单位更注重倾听民众心声,采取意见征求、面对面交流等多渠道了解民意,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贴近实际、惠及大众。(下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