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中激活“样式雷”文化生命力 2024年12月06日

  盛秋生 刘子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八代“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样式雷”家族倾注毕生智慧和汗水,创造了5项“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明清皇陵的清东陵、清西陵)和1项“世界记忆遗产”(“样式雷图档”),不仅为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还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可贵的匠人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纵深,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要“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和践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着力培养大国工匠,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现代化强国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样式雷”工匠精神,擦亮“样式雷”文化品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需要。

  弘扬工匠精神,要在工作态度上执着专注。我国古代传统社会工匠的特点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一项成熟精湛的技术,需要若干年乃至若干代的摸索、总结和坚守,八代“样式雷”亦是如此。执着专注本质是时间上的坚持、精神上的坚守,也是敬业之美的精神底色,更是高度自主劳动的体现。“样式雷”每一代传人都专注建筑事业,竭尽心力、兢兢业业。回望历史,从无数大国工匠身上也不难发现,所有得心应手的技能、巧夺天工的技术和出神入化的技巧,靠的都是“几十年如一日、一生磨一剑”的执着专注、敬业坚韧。因此,弘扬“样式雷”工匠精神,就是要在“敬”字上下功夫,做到勤勉敬业。

  弘扬工匠精神,要在品质追求上精益求精。尚技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在对待建筑技艺上,“样式雷”家族把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兼容并蓄、吐故纳新,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建筑技艺,精密雷氏“烫样”。在现存的“样式雷”烫样中,最大的长3米,最小的只有6厘米。虽然是小样,但它极其精细,各种构件既能自由拆卸,又能灵活组装。“烫样”不仅是建筑模型,更是艺术作品,是细节之美的生动诠释,是对雷氏家族几代人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好诠释。当前,我国正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面对高端“质”造和培养更多“大国工匠”的新要求,弘扬“样式雷”工匠精神,就是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做到追求极致。

  弘扬工匠精神,要在自我要求上一丝不苟。“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是工匠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样式雷”几代传人和建筑作品身上,不仅能看到“细”,看到对建筑细节的严苛,也能看到“美”,看到“美”源自“一丝不苟”,看到了细节对美的注解。提起“样式雷”家族,看到“样式雷”烫样,人们脑海中会浮现“丝毫不差”“惟妙惟肖”“了不起的匠人”等词汇,会被中国匠人的智慧和细之又细的严谨态度所折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面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使命,面对高精尖产品研发和精细化服务新要求,弘扬“样式雷”工匠精神,就是要在“细”字上下功夫,做到细节严苛。

  弘扬工匠精神,要在理想目标上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就是理念上的创新、目标上的远大。“样式雷”家族能创造如此宏伟的建筑业绩,离不开雷氏家族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革新的精神。他们一边大胆吸纳优秀的西洋元素,在圆明园修建中做到中西合璧,一边又继承创新,把“斗拱”变“斗口”,创新设计出建筑新模式。正是这种不故步自封、革故鼎新的精神,才成就了雷氏家族的建筑辉煌。当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弘扬“样式雷”工匠精神,就是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做到破旧立新。

  匠心聚,百业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亟须工匠精神。“样式雷”工匠文化不仅契合时代价值,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让我们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推动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实践中激活“样式雷”文化生命力。(作者单位:江西九江组织干部学院、永修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