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讯(唐青青)“2010年12月从部队退役后,我怀揣美好梦想回到家乡自主创业,期望有一份自由自在的工作。此后的日子里,我开过快递店,搞过覆盆子、菊花等产业,一直在探索。其间,乡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多次找我谈话,把我纳入后备干部培养。2021年4月,村民选举我为村委会委员。2024年10月,经村党支部推荐、资格审查、谈心谈话等程序,我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都昌县西源乡茅堑村党支部书记罗红彬和笔者娓娓道来。
近年来,都昌县西源乡着眼2026年村两委班子换届,聚焦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333”“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把牢“三个关口”,确保人选质量。该乡把牢人选标准关,通过严格筛选与综合考量,将26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青年党员纳入村后备干部储备库,20名45岁以下优秀人才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队伍。同时,把牢推荐程序关,采取个人自荐谁愿“备”、群众推荐谁可“备”、党员群众测评谁能“备”的方式,层层把关,择优确定后备力量。把牢组织审查关,参照村两委干部“十不选”要求,聚焦政治立场、德才素质、遵纪守法等情况,防止“带病备案”“带病培育”。
建立“三个机制”,务求管理有效。该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评议,保证村级后备力量素质可靠、整体稳定、人员充足。建立提前适应机制,对村两委班子空缺岗位,按照人岗相适原则,从后备力量中推荐选用,提前进入角色熟悉工作状态。建立离任保障机制,利用退休支部书记在党员群众中威望高、凝聚力强的政治优势,引导他们离职后加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或红白理事会,继续奉献自己的一份余热,为年轻党员干部做出榜样。
实施“三项行动”,提升能力素质。该乡实施学历提升行动,将符合条件没有大专学历的后备干部全部纳入学历提升计划,确保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学历层次显著提升。实施结对帮带行动,建立“1+N”结对帮带机制,由包村乡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现任村党组织书记与后备力量结对,确保每名后备力量都有1名负责人进行“传帮带”;此外,实施跟岗锻炼行动,围绕重点工作,设置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岗,通过压担子、交任务的方式,持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