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促“河长治”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清凌凌的河湖成了鸟的天堂 2024年12月13日

  候鸟在大脚湖嬉戏。(张恩临 摄)

  谈萌萌 本报记者 王红旗

  隆冬时节,候鸟翩跹。在柴桑区新塘乡四华村的大脚湖,一群天鹅在水中嬉戏,闹得正欢。这是该乡深入实施“河长制”,以制度的力量推动“河长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新塘乡水面广阔,当地有“前进、向阳的河,四华、紫荆的湖,还有岷山大水库”的说法。为让绿水常流,湖水常清,该乡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全面落实乡、村两级“河长制”,组织人员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湖泊、水库都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执法监管,对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为改善水质,该乡制定了“一河一策”,精准施策,采取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等措施,努力恢复水域的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河湖,共建美好家园。该乡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河湖保护,通过志愿服务、日常监督等方式,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河湖的守护者。同时,定期组织护河(湖)行动,清理河(湖)岸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在“河长制”的推动下,该乡的河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巢好凤来栖。每到寒冬,在该乡的小女湖、王湖、麦西湖、沐湖等水域,成群结队的天鹅、大雁、白鹤等珍稀候鸟,或在天空中盘旋翱翔,遮天蔽日,数量多达几千只,场面蔚为壮观;或在浅滩上悠然自得地栖息觅食,为寂静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该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日益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将会吸引更多种类、更大数量的候鸟前来越冬栖息。这里也将成为八方游客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生态之美、领略候鸟风情的打卡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