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我市食品产业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 2024年12月28日

  本报讯(记者商乐)“2022年,瑞昌市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仓库实现精准化全流程跟踪管理,仅这一块每年就可减少200万元以上的损失。”“牌楼村智慧养菇乡村振兴项目大棚里有5万个菌棒,一名工人一次只能注水10个菌棒。进行数字化转型后,实现全自动注水,仅人工成本就可节约5万元至6万元。”这两家企业的发展之路,正是我市大力推动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瑞昌市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早在2022年就尝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甜头。

  走进该公司高温蒸煮车间,工作人员只需按下“一键启动”按钮,高温杀菌锅内温度、压力、进水、排水以及杀菌时间等过程,均由数字化生产控制系统调控。在真空包装车间,上袋、投料、封口等流程均由设备自动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在智慧大屏上,可以实时快速获取订单、产品、销量等数据信息……目前,华为云为其打造的制造协同平台和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已实现研发、生产、库存、财务、采购、销售等全链路数字化管理。通过精准、实时的数据传递,企业在生产中可以实时获取各产线工序的数据信息,同步生产动态,及时推进计划,提升生产效率。

  “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后,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仓库实现了精准化全流程跟踪管理,仅这一块每年就可减少200万元以上的损失。在质量管理上,使用了视觉机器检测设备,有效提升了良品率。在设备运行方面,以前只有设备坏了我们才知道,直接导致停产检修,损失很大。现在系统实时进行数据检测,可以做到提前预警,及时检修,把损失降到最低。此外还能降低人工成本、增加效率、节约能耗等。”该公司生产经理戴坤维告诉记者,目前,通过收集各工序的数据与记录建立数据库,分析生产经营与生产改善方向,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目标,提升了管理精细化水平。

  借助数字化转型的东风,乡村振兴的发展也得到了助力。

  走进柴桑区牌楼村智慧养菇乡村振兴项目基地,一块智慧大屏映入眼帘。在大数据服务平台上,湿度、温度、光照、注水量等数据正实时更新。

  近年来,牌楼村将绿色产业发展与助农增收结合,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拓宽乡村振兴之路。但随着产业的发展,环境条件控制不足导致香菇产量和品质不稳定的问题日渐凸显。要想进一步提升香菇产业发展水平,就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