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华
“咱们村的小雷太全能了,不管有什么事,他们都能帮忙解决,真得感谢他们!”这是瑞昌市实施基层“多员合一”改革后,横港镇红光村村民夏齐兵对“多员合一”工作人员雷紫萍的评价。
近年来,瑞昌市积极探索“多员合一”城乡基层治理新模式,全面整合原有分散、季节性、收入低的综治网格员、护林员、公墓管理员、自然资源协管员、退役军人服务专干、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等队伍,转化为集中、全季性、收入相对合理的专业队伍,实现“一人一岗、一岗多责”,激发城乡基层治理新动力。
整合治理力量
提升队伍“专”的精度
“以往村级各种名义的监督员、协管员越来越多,职能过于分散,办事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职责不清、效率不高、财政压力持续增大等问题。推进‘多员合一’改革后,每个村选优配强了1名文化素质较高的‘多员合一’工作人员,解决了有人管事、职责清晰的问题。”横港镇党委书记黄吴名说。
针对当前村级政法、民政、林业、自然资源、退役军人、残联等各类网格监督员、协管员交叉重叠的问题,瑞昌市将各有关部门设在村级的“多个员”整合成“一个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78名农村地区“多员合一”工作人员,按照村干部副职薪酬标准保障待遇,变过去的“条块分工、一责一岗、一岗一人”的旧做法为“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新模式,实现“多员”职责整合、待遇提高、效能提升。
推动权责集中
拓展治理“实”的维度
“大妈,您看看,这都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法,忽悠您过去听课开会,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实际上很多都是骗钱的‘三无’产品,您可一定得仔细着点,千万不要被这些人骗了。”高丰镇长垅村的“多员合一”工作人员杨丽华正耐心细致地为村里的老年人宣传养老诈骗知识,讲述典型诈骗案例,灵活机动的宣传方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走村串户,为的是心里有个底,为的是让乡亲们有个依靠。”杨丽华就是“多员合一”这个模式中的一名“尖兵”,她以“嘴勤问需求、眼勤观变化、手勤做记录、脚勤下基层”的“四勤”态度,以“基本情况清、重点群体清、人口动态清、本土资源清、矛盾诉求清”的“五清”标准,积极参与“网格联管、组织联建、活动联合、资源联用、服务联做、上下联动”的“六联动”实践活动,为精准服务提供了坚实支撑。
针对当前村级众多力量的下沉带来各种力量各自为战、职责不清、任务泛滥的问题,瑞昌市紧盯关键环节和关键内容,规范优化“多员合一”工作人员管理服务事项内容、办理机制和流程,确保职责任务与工作力量同时进入网格,达到“职责不减、人员精简,管理更畅、效率更高”的效果。自推行“多员合一”改革机制以来,178名“多员合一”工作人员开展风险隐患排查2318次、发现各类问题3718个、稳控信访217次、化解矛盾纠纷637起,真正做到了苗头问题早消化、重点对象早转化、矛盾纠纷早处理,提高了全市基层治理效能。
健全两项制度
强化队伍“管”的力度
“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是建立健全两项制度,一个是培育制度,另一个是考核制度。”瑞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维维介绍,瑞昌市坚持以训促管,每年开展市级示范培训班,推行“导师帮带制”,采取“岗位实训+理论培训”相结合方式,对新录用“多员合一”工作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每名新录用“多员合一”工作人员安排一名导师进行帮带,让其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风险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实战训练中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实现培训“充电”赋能,助力角色转变。对表现优秀的,作为村(社区)“两委”干部甚至是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进行培养使用。
有奖必有罚,健全的考核制度既可激励人心,亦可使人严于律己。为加强日常管理,属地乡镇党委通过综合现场检查、随机抽查、群众评议等形式,全方位对“多员合一”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表现进行综合打分,实行优胜劣汰机制,使其发挥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调解员、联络员的作用,建成一支高素质“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基层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