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青年打拼人生启示录 ——李东的长篇小说《纸飞机》读后 2025年01月08日

  李庆林

  陕西作家李东的长篇小说《纸飞机》,语言朴实厚重,意象手法运用自如,非常耐读,也很值得一读。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或身边朋友的打拼故事。

  小说运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从主要人物年十一参加前女友童曼的婚礼开始,打开了年十一、黄于格、李宝柱三人分别从农村考上大学,又经历毕业后在城市打拼的失败、曲折、逆境以及破茧重生的故事。

  年十一深爱着童曼,但是童曼结婚时,新郎并不是他。他在参加完童曼的婚礼后,遭遇了他与黄于格一同创办的传媒公司倒闭的窘境。他与黄于格分道扬镳后,他继续留在西安拼搏。他在后来娶舒兰为妻时,却仍然忘不掉初恋童曼,他自己知道他与舒兰之间过着心猿意马的日子。前前后后十余年,他经历了真爱嫁人、就业被骗、婚姻危机等等,使他的人生跌入谷底。他后来回到家乡农村时,目睹乡村振兴带给家乡的勃勃生机,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号召下,返乡创业,通过土地流转,重振旗鼓,打造出一片“世外桃源”,在桃花谷开发果园,兴办农家乐……那些逆境抑或不堪,并没击垮他,反而成为了他再次振作的基石。渐渐地,关于童曼,他有所释然;关于妻子舒兰,他懂得了宽容和理解。他付出过成长和打拼的沉重代价,年十一的过往和未来,足以开启当下青年在城市打拼的深刻启示。

  他与童曼的相识,源自童曼的那只纸飞机。“那白色的纸飞机在风中轻飘飘地,摇摇晃晃地,落在了他的头上。”如此浪漫的叙事技巧,情节既合理又出人意料。“纸飞机”既是他与童曼相识的道具,又是“落下”暗喻的二人之间爱情戛然而止的楔子。与此同时,“纸飞机”更是暗喻了青年人“梦想的象征”。

  他的大学同学黄于格,是个极为务实的人,也深知自己究竟要什么。在他们共同创办的传媒公司倒闭之际,黄于格也结束了他与大学同学丁安娜近十年的婚姻。大学时期,黄于格是个诗人,丁安娜被他的才气深深吸引,一毕业就嫁给了他。但面临生存现实时,黄于格无暇顾及那些诗与远方,忙于生计。而丁安娜的浪漫情愫从未消减,她与黄于格之间,实则已不是同路人。黄于格的性格优点就在于,他明晰这一点,毅然离婚后,他很快走出心理阴霾,回到家乡农村,接手舅舅创办的养殖场,摸索出门道,干得风生水起。

  三人中的李宝柱,毕业后很是顺利,读研,又考上公务员,在西安率先买房买车。但后来,他是最“惨”的一个。细读故事情节,深究原因,柱子的“惨”源自他的原生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继父性情暴戾、嗜酒如命,给他们家庭带来难以想象的水深火热。他少年时便立下大志,勤奋学习,通过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命运,让母亲和妹妹过上好日子。成年后的他,志气未减,努力也初见成效。然而,在即将与可爱的姑娘白玲结婚之际,他潜在的心理问题出现了,他很难接纳与他人太过亲密的关系,权且称作“婚姻恐惧症”,他悔婚了。事业上,柱子总是用力过猛,心心念念的升职岗位在他自感被别人“截胡”时,受到内心重击,后来身患绝症撒手人寰。悲惨的原生家庭,能使他奋发图强,也潜移默化地给他内心种下严重的心理疾病。他无法治愈内心硬伤,也完全做不到向他人吐露心声或敞开心扉,致使他早亡。可以说,李宝柱的人生,从另一个视角,也不啻当下青年打拼人生的启示录。

  小说《纸飞机》,情节故事跌宕起伏,读完后,启发颇深。小说讲述了年十一、黄于格、李宝柱等人的奋斗故事,更是当下青年人情感、生活和事业的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