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指导查办的都昌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原负责人高文波贪污社会救助金案被中央纪委整治办作为典型案例刊发。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断形成强力震慑,全市464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或向组织说明问题,严的氛围持续形成,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
群众冷暖时时放在心上
“试着在本子上写了想吃红烧肉,没想到很快食堂就供应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聚焦“校园餐”整治,守护学生幸福“食光”,市纪委监委推动全市中小学食堂设置“食堂意见本”,督促教育局局长、科长(股长)、校长、园长、家长常态化陪餐,多渠道听取意见建议。推动全市校园食堂“外包”改“自办”,建成“市直学校食材阳光采购平台”,明确食材采购费用不得低于经营成本的70%,把“校园餐”真正办成“良心餐、安全餐、放心餐”。
“12年了,失去的土地什么时候能还回来啊。”市纪委监委调研发现瑞昌市桂林街道大塘村群众失地补偿政策迟迟得不到兑现后,迅速行动,督促瑞昌市委组建专班、立行立改,270余亩生产生活用地短期内全部划拨到位。同时,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征地拆迁政策兑现和征地补偿款发放不到位专项行动,累计发放征地补偿款、过渡安置费5700余万元。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市纪委监委将明察暗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必做的“+1”工作,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老百姓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建成了“入学一件事”在线报名平台,实现2024年秋季入学8.3万人线上“一站式”报名,义务教育初始年级“随机摇号分班”,彻底解决“择校热”“择班热”;靶向纠治殡仪服务收费乱象,在全省率先出台《殡仪服务机构收费项目指导目录》,下调经营性公墓、吊唁厅、骨灰盒、礼仪服务等多项收费标准;全市三甲医院338个检查检验项目实现结果互认,出台“一次挂号管三天”、停用部分高价耗材、停车场让位于患者、床旁结算等“十项便民举措”,群众就医体验显著提升……
系统治理精准落在根上
“我以为纪委监委只是办案的,没想到在推动监管方面做了这么多事”“这个安置小区的环境真好,配套设施也很完善,出门买菜上学都很方便”“长虹大道绿波通行,有效缓解了城区上下班高峰期拥堵问题,这些变化群众感受很直接”……参加完市纪委监委组织的现场调研活动后,全国人大代表张海荣、省政协委员黄国平、市人大代表戴建宝等深有感触地说。
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真正使行业整治精准管在点上、基层治理深深扎在根上。针对回迁安置逾期、安置房办证不及时等问题,推动自然资源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不动产领域“群众无过错即可办证”的处置意见》,化解不动产“登记难”房产9万余套。针对乡镇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推动财政部门对乡镇“五费”实行分类管控、限额管理、总量控制,推动发改、财政部门建立衔接机制,明确“400万元以下项目必须立项、涉嫌拆分项目不予立项、不立项不支付资金”,加强源头管控。
紧盯基层治理“梗阻”,着力解决乡村监督乏力问题,制发《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配齐配强村级纪检委员,开通加重基层负担“码”上举报直通车,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深入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典型案件,推广乡镇一级法人制建设模式,推动出台《九江市建管用结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方案》,实现了权力下放、质量提升、群众满意。试点农村集体“三资”“清家底、清财务、清合同”做法得到中央纪委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共整治问题合同2600余份,增加村集体收入1790余万元,惠及广大农村群众。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始终坚持“没有什么基础比扎根群众更坚实、没有什么力量比依靠群众更强大、没有什么境界比造福群众更崇高、没有什么事业比服务群众更伟大”,持续深化集中整治,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