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即将结束,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的气温逐渐回升,日照、降雨开始增多,大自然万物复苏,一切将逐渐变得生机勃勃。虽然冬季已进入尾声,春风吹拂大地,但依然春寒料峭。“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要从立春开始,调节好身心,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起居:早起早睡有规律
春天人体气血需要舒展畅达,早晨到林边田野走走路,放松心情,感受小草树木的舒展,顺应大自然。23时之前上床休息,保证23时至次日3时人体处于睡眠状态;这个时间段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睡眠能够顾护肝胆,养育好身体的少阳之气。
着装:“下厚上薄”捂春寒
立春后的气温变化仍较大,忽冷忽热,空气干燥,气温总体来看仍处在较低,着装要“下厚上薄”。“下厚”即春捂,保护人体免受风寒侵袭;立春时节阳气渐生,人体阳气亦开始向外向上宣发,“上薄”不会阻止体内阳气向上向外的宣发。
饮食:少酸多辛吃“芽菜”
立春后阳气初生,酸性收敛入肝,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上应当减少酸味,适当增加气味辛甘温性的食物,可帮助发散和维护阳气,如山药、春笋、韭菜、蒜苗等;不宜再吃大辛大热的羊肉,以免上火。此外,“春吃芽”,芽最具有生发之机,多吃芽菜,如绿豆芽、黄豆芽、香椿芽、花生芽、蚕豆芽等均有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运动:缓步慢行宜舒展
适应立春生发之气,立春后运动也需要舒展,经常伸伸懒腰,走出家门去散步,缓步而行,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呼吸均匀,心情愉悦,让身体的阳气慢慢地生发起来。运动及活动应以劳而不倦、略微汗出为度,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
情志:心境平和戒焦躁
“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情志要顺应木的条达属性,保持心境平和恬淡畅达,心胸豁达乐观,戒急躁易怒,忌心气抑郁不展,借立春阳气上升之机,适当调摄情志,使人体阳气由胸中主动得以宣达。
养生:按摩大敦穴
按摩位置位于足踇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是足厥阴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井穴”,它像大树墩一样,是肝经脉气聚结的地方,也是养肝、调经的重要穴位;按摩有利于清肝明目,疏利肝气,调理冲任。按摩大敦穴,对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等妇科疾病有很好的效果,还能安神定痫、理血;用拇指指尖掐按大敦穴,力度适中,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每次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市中医医院 许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