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羽绒服卖了20万件的背后 这家九江本地羽绒服品牌凭什么出圈? 2025年02月28日

  胡明星 本报记者 孔 颖

  去年12月,位于共青城市羽绒服装产业发展中心的木木屋品牌服装店正式营业。近3个月来,木木屋品牌服装店的营业额接近2000万元,其中一款羽绒服更是成为爆款,在线上卖出了20万件。

  “来,所有的妈妈们,抓紧时间来到直播间,此刻在场外的,前两天没有抢到我直播衣服的妈妈们,抓紧时间来到直播间啦!”2月20日, 在木木屋品牌服装店,带货主播正在热情地向网友推介着各式服装,木木屋品牌服装店的负责人周升龙在一旁笑脸盈盈。

  “有一款羽绒服是大爆品,过去两个月卖了20万件,是本地的一家工厂制作的,今年我们会跟他继续合作,计划做到50万件的销量。”周升龙对此信心满满。

  木木屋品牌店的成功,得益于共青城市羽绒服装产业发展中心对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现在,共青城市羽绒服装产业发展中心里的带货声此起彼伏,从传统的“等客上门”到“IP赋能”,共青城市通过整合资源、出台《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及一系列奖补措施,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在产业技改升级、品牌IP打造、电商直播等方面发力,通过“直播+”的模式实现了企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在共青城市羽绒服装产业发展中心,直播场景、货品供应、厂家定制生产、主播团队等资源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装产业链。“不管是发货、物流、时效等方面,都由中心帮去解决,我们只需专注于销售。有种类繁多的产品供我们选择,我们账号的稳定性、粉丝的粘性也会更强。”带货主播陈露茜说。

  在共青城市羽物服饰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正在录制短视频,向粉丝们介绍羽绒服的日常保养小妙招。从去年开始,该公司从传统电商向打造品牌创始人IP转变,以个人IP赋能产品销售。“从原来传统货架电商等客上门,到转型为自媒体电商,让更多的客户即时了解并喜欢上我们的产品,从而选择我们。”该公司总经理熊静说。

  截至目前,通过品牌创始人IP的打造,“羽物”在短视频平台共吸引粉丝达100万人。这些粉丝不仅认同羽物品牌,还积极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穿搭心得和购物体验,进一步扩大了“羽物”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去年我们开始做创始人IP,公司的直播电商成交额达到了5000万元。”熊静介绍。

  通过引导电商直播融入纺织服装产业,以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不仅助推了共青城市当地的支柱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更令服装企业拓宽了市场边界,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去年共青城市纺织服装产业线上零售额达74亿元,较2023年增长了25.9%。“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共青城羽绒服装产业发展中心的功能定位,推动AI设计、产业大脑、选品批发等功能模块与企业电商直播业务更加深入地融合,助力企业在电子商务销售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共青城市服装产业办负责人李陈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