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炜宏 李 韧 宗 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鄱阳湖畔都昌县山林新翠,杨柳初开。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偶有白色的樱树、粉色的桃花和紫色的紫云英点缀其中,交相辉映,看不尽的田野美景,赏不完的鄱湖风光。
作为粮食生产大县,都昌县不误农时不负春,广袤田野上,处处涌动着春耕备耕热潮。从农资保供到田间管护,从传统育秧到科技赋能,全县上下以“早”字当头、“实”字托底、“新”字引领,全力打好春耕生产“主动仗”,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供应有保障 春耕底气足
“粮草先行”是春耕生产的硬道理。都昌县自去年11月起便启动农资保供“备战模式”,成立专班多方调运货源。截至目前,全县已储备化肥6410吨、农药115吨、农膜56吨,春耕种子73万公斤,24个乡镇基层农资门店货架充盈,各类物资堆叠整齐。
都昌县益民农资有限公司的仓库内,各式农资堆叠如山,场面蔚为壮观,复合肥、尿素等农资产品正被快速分装。“我们已调运化肥4000余吨,可基本满足春耕需求。”公司经理柳永春介绍。
为确保农资“量足价稳质优”,都昌县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严把进货质量关,完善农资可追溯体系,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农业执法大队开展“护农行动”,对全县农资销售点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核查经营资质、进货渠道和产品标识,已抽检化肥20批次,全力让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执法稽查大队队长吴集锦表示。在和合乡农资经营部,店主杜浔华指着满仓物资信心满满地说:“‘玮两优8612’等优质稻种和各类肥料储备充足,价格平稳,随时供应。”
机械显身手 沃野绘新图
在周溪镇枭阳垦殖场,春耕的乐章激昂奏响。多台耕地机宛如钢铁巨兽,在田间往来穿梭,所到之处,泥土翻滚、田垄渐起,一气呵成,勾勒出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春耕图。
“5000亩农田已翻耕三分之二,剩余1000亩3月底前完工。”枭阳垦殖场副场长曹国平介绍,垦殖场同步推进沟渠清淤维修,确保排灌通畅。作为鄱阳湖畔的“粮仓”,这里连片的良田正待秧苗落户。
土地翻耕的高效推进,离不开农田基础设施的提质升级。2024年,都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5万亩,目前已完成2.1万亩。“增派机械人力,确保3月底全面竣工,不误农时。”项目负责人表示。此外,全县1600余台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中型农机已完成检修保养,农机手经安全培训后“上岗”。“农机服务小分队随时待命,保障春耕‘机械战’高效安全。”都昌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气象服务也为春耕注入“暖流”。2月下旬,该县气象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科普活动,发放灾害防御指南千余份。“针对春季低温阴雨、干旱等风险,我们将加密监测预警,为农户抢抓农时提供精准支持。”技术员袁文强说。
育秧“科技范” 生产加速度
育秧是春耕的关键一环。在多宝乡一方源智能育秧中心,科技元素颠覆了传统农耕场景:全自动生产线精准播撒稻种,数字暗化催芽室内温湿度智能调控,炼秧大棚中智能调控环境参数……“过去人工育秧效率低、品质参差,如今工厂化育秧效率提升数倍,成秧率提高10%。”该中心负责人赵志英自豪地说。
这座“育秧工厂”的暗化催芽室可同时处理数万盘秧苗,系统根据生长阶段自动调节环境,培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炼苗阶段还能增强抗寒抗旱能力,4月10日左右可下田移栽。”赵志英说。
科技浪潮席卷全县。目前,都昌县已建成规模化育秧中心60家,其中万亩以上产能4家,3000亩以上11家。周溪镇种粮大户高园喜的薄膜育秧基地内,首批500亩秧苗长势喜人,“再育500亩,不久后就可以移栽,全程机械化插秧。”
该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从2月26日起,各育秧中心陆续开展早稻育秧,目前已育秧苗可机插2万亩以上农田。5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983户,成为科技兴农的主力军。
生机勃勃的春耕时节,都昌县汇聚起各方磅礴力量,向着全年粮食丰收的目标大步迈进,一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