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珍林 李训刚
“这是我最甜的九岁生日!”
“这是我在学校过的第三个生日了!”3月20日中午,柴桑区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级学生方小雨(化名)踮着脚尖,轻轻吹灭蛋糕上的蜡烛。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缀满糖霜花朵的粉色蛋糕上,映衬着她红扑扑的脸颊。教室里,6名当月过生日的孩子们头戴生日帽,手拉手围成一圈,跟着音乐跳起自编的“拍手舞”;余园园老师轻轻拭去学生李明阳(化名)嘴角的奶油,用手语祝他“生日快乐”。
这样的活动,在这所特殊的校园里已持续开展了三年。
春风化雨润无声
“小雨喜欢画画,这本绘本送给你!”蔡林慧老师将精心包装的礼物递上。活动现场,8名教师化身“临时家长”,有的蹲下身与学生一起吹灭生日蜡烛,有的携手与同学们一起切分蛋糕。侯敏教师为学生小杰戴上亲手编织的围巾。侯敏发现小杰总是爱扯衣服领口,为纠正他这个小动作,这次还特意选择了更软和的毛线。
这场“爱在身边·暖心成长”生日会是学校践行“三为”服务的重要载体。三年来,学校累计为217名特殊学生集体庆生,党员教师认领“微心愿”166个,从矫正发音的智能教具到防走失定位手表,件件落在实处。
个性化关怀暖如春
“蛋糕甜,老师的祝福更甜!”面对笔者,方小雨举着咬出月牙状的草莓,眼睛笑成弯弯的缝。学生小浩用不太灵活的手指比划:“最喜欢蔡老师教我唱的生日歌。”
教室后墙的“成长树”上,贴满了每次学生生日会的照片。学校党支部书记蔡报文抚摸着照片墙说:“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我们建立‘一生一档’,记录他们的饮食禁忌、感知偏好。今天的蛋糕就特意做成小份拼盘,糖分、软硬程度各不相同,尽量符合每名孩子的口味、习惯。通过每个细节,将关怀和温暧传递到每一个残障儿童的心里。”
守护天使助成长
许多学生家长在教师上门走访时反馈:“孩子回家总爱比划‘学校过生日’的情形,学校真正让孩子有了归属感。”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也不断提高,“每月生日会”的仪式感正转化为他们融入社会的勇气。
看着操场新建的“职业体验角”,蔡报文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下一步要把生日会延伸到技能培养上,教孩子做简易糕点。”
暮色降临,操场旁,玉兰树绽出新芽;教室里,孩子们攥着教师手写的祝福卡,把蛋糕上的奶油小心翼翼地抹在彼此鼻尖。这份特殊的生日记忆,如星火般照亮他们的漫漫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