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一医院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继2月顺利完成DeepSeek 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工作、接入院内系统应用后,又进一步实现人工智能(AI)技术对全量病历的内涵质控,成为九江地区首家将AI深度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的医疗机构,标志着医院在提升诊疗规范性、降低医疗风险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为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突破传统局限,破解病历内涵质控难题
病历的质量控制分为形式质控和内涵质控,是医疗安全的“生命线”。传统质控多聚焦于书写格式、完整性等表层问题,对诊断依据充分性、诊疗逻辑合理性等深层次内涵缺陷难以有效识别。市一医院引入DeepSeek大模型后,通过AI技术,对患者信息、入院记录、检查检验结果、手术记录、医嘱等多类非结构化病历文本进行深度解析,构建临床诊疗结构化数据库。依托海量医学知识和内涵规则库,AI可精准模拟医学专家思维模式,识别“手术名称与操作不符”“治疗方案与指南偏离”等复杂问题,并尝试推送修改建议。通俗来讲,相当于医院给每位医生配备了一名“AI质控专家”。
全方位智能辅助,诊疗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如何利用DeepSeek大模型对病历进行内涵质控?医院信息处处长程诚介绍说,医院从质量与效率两方面着手,让AI进一步提升医生书写病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DeepSeek大模型能够自动筛查病历中的缺陷点,对众多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并生成专业、精准的修改建议。
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大模型还能够通过问答形式,向医生提供与病历问题相关的质控建议,并提供文献出处,提高病历书写的质量和效率。大模型提供内涵质控详细的推理过程,能够深入分析病历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质控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DeepSeek大模型部署后,医院以其为“底座”,结合医疗数据进行强化训练,精准模拟医学专家思维模式,对患者信息、检查检验结果、医嘱以及手术记录等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医生书写病历时,AI可进行实时质控提醒,提供质控分析和修正意见,并不断自我优化。通过对大模型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详细解读分析,帮助用户理解质控逻辑、参考依据、质控点意义等,显著提升病历质量与诊疗效率。
AI不能替代医生,而是通过“人机协同”,让医疗更精准、更安全。经过微调和优化后,医院利用DeepSeek大模型完成临床诊疗、病历内涵质控、出院小结书写等辅助工作,推动医疗质量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在影像设备辅助、健康管理、医疗机器人控制等AI医疗场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健康服务,打造九江地区智慧医院新标杆。(曹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