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农在采摘白茶。

茶农排队登记采茶量。
陈逸格 文/摄
在幕阜山脉深处,地处海拔600米高山之巅的武宁县鲁溪镇双新村,万亩白茶园如翡翠玉带缠绕山间。清明前后,每天晨雾未散时,茶农们穿行林间采摘“黄金芽”,嫩叶上的露珠折射出希望之光——从集体林权制改革到林地经营权流转,从传统林业到现代茶业,这片高山茶博园正演绎着“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绿色传奇。
筑路引茶之举
在双新村观景台俯瞰,层叠的茶垄与原生林木交错共生。然而,前些年,这里还是梯田改造的地方,后来由于山高路远、山坡缺水,疏于管理而逐渐撂荒。“要想富,先修路”。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产业路项目资金280余万元,对11公里蜿蜒崎岖的山路进行硬化拓宽。随后,经过专业人士和村党支部成员深入调研,发现这里的地形地貌与浙江的安吉白茶种植地相似,经分析土壤成分也确实相近。于是引荐客商到鲁溪镇投资种茶。不久便流转了林地3800余亩,其中3500亩用于茶叶种植基地,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占地近300余亩,满足了茶博园的建设需要。
产业发展之效
每年3至4月采茶旺季,双新村茶博园每天需要600至800位采茶工人。为解决采茶用工短缺和农民就近务工难双重问题,镇里每年都提前做好对接。一方面,与茶叶基地老板协商,谈妥村民薪资待遇;另一方面,村党支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广播宣传、微信群通知等方式,将采茶务工信息精准传递给每一位村民,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一天下来可以采七八斤茶,一天可以赚300多元钱。”村民莫家琴一边忙着采茶一边说。近年来,鲁溪镇高山白茶每天可采摘4000斤左右,一个月可采12000斤左右,发放劳务工资260余万元。这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原来的荒山成为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品牌升级之路
2023年3月,“山水武宁·茶韵飘香”首届茶文化旅游节在鲁溪镇英山茶博园拉开帷幕;茶园举行“头茶拍卖会”,首单头茶拍出5.8万元的价格。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举办“山水武宁·茶韵飘香”茶文化旅游节暨斗茶赛,英山茶博园均取得优异成绩,也极大促进了茶叶销量;同时,为了提升园区综合实力,通过农林、水利、交通以及乡村振兴等渠道,争取项目资金370余万元;英山茶博园自筹380余万元,对园区内的配套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走上了茶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如今,园区已初步形成了“茶博园+旅游观光”的综合性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双重目标。
从林权证上的数字到茶杯中的芬芳,鲁溪镇用8年时间书写了“绿叶子变金叶子”的蜕变故事。当晨光再次洒向幕阜山的万亩茶海,这片曾经沉寂的山林,正随着林改的春风,将白茶的清香送往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