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永向党 戎耀满浔城 ——全市退役军人发挥“种子”作用以党建引领红色基因传承 2025年04月17日

  周 平 卢淼杰 本报记者 包四华

  “雷锋的事迹是平凡的,也许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雷锋的精神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做到……”雷锋生前战友、九江市老兵宣讲团团长,九旬老人周天佑,带着军功章的温度与战场的故事,走进市“硬骨头六连”希望小学课堂。这些行走的“红色教科书”,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传承红色基因行动中,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全市退役军人红色基因“种子”作用,开展“红心永向党 戎耀满浔城”系列活动,将红色基因在一代代青少年中扎根。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红心向党铸忠魂

  目前,在我市退役军人中,有62%是党员,他们身上承载着人民军队红色基因的“种子”,他们的奋斗历程、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教材。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精心挑选了一批思想红、兵情深、口才好、乐奉献的老兵,组成老兵宣讲团,精心设计“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络)宣讲路线。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王立强、老山战役中的“孤胆英雄”赵春金、“排雷英雄”方顺寿……他们都是活跃在群众身边的红色故事宣讲员,也是一个个红色基因传播员。

  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一系列寻访、记录、保护等措施,挖掘并整理九江参战老兵的战争题材故事,制作成30多部精品“微党课”,在中小学思政课上播放。在新闻媒体上推出《致敬英雄》《红色记忆》等栏目,大力宣介老兵战斗故事和英烈先进事迹。

  守正创新 完善机制

  匠心固本强根基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面对“口袋党员”管理松散、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等现实挑战,将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该局坚持“守正”为本、“创新”为要,以退役军人党员人数较多、居住相对集中的湖滨、甘棠社区为试点,市、区、街道挂点单位通过下沉摸排、精准选才,筛选出一批群众公认的“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的退役军人党员骨干,组建“功能型”党支部,让“口袋党员”重归组织。通过规范“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活动,让组织生活既有“党味”又有“兵味”。同时,结合每年老兵退伍,开展党员“退伍即报到”活动,为每名退役军人党员精准建档,不让一名党员脱离组织。并大力推动退役军人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展作为,“兵支书”“兵委员”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初心如磐践使命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红心向党 戎耀浔城”党建品牌为抓手,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按照“五有”标准打造了2490支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志愿服务队伍,1.52万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化身“宣传员”“服务员”“战斗员”,在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中主动作为,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提升优待证“红色名片”作用,创新开展“九八抗洪精神宣讲”“我替烈士看爹娘”“红色文化进校园”“生态文明护绿行动”等特色活动,以党建聚人心、以服务暖人心,引导退役军人在社会建设中持续发光发热。

  我市在全省率先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城区公交、免费游览18个景点景区,持续升级“优待目录清单2.0版”,全市退役军人优待目录清单项目共637项,覆盖医疗、就业、文旅等多个领域;在市第三人民医院挂牌成立首家市级退役军人优待医院。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成立12家属地优抚医院,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医疗优惠优待服务。

  我市成功承办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网评员队伍培训班、第一届江西省退役军人“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江西省“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爱我人民爱我军”暨“郑律成杯”军歌歌咏创作全国征集大赛;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接收安置人数和安置质量排在全省第一方阵;遴选推荐军创企业参加全国、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成果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如今,在九江这片红土地上,“崇尚英雄、关爱英烈、弘扬正能量”的氛围日益浓厚,退役军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尊崇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