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爱和
我与春风同咏调,沐乎沂水舞于雩。——题记
孔子听了几个学生聊人生,不以为然。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直白点说就是,我与曾点是一样的。不仅夫子如是,我亦如是。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作为家长,我受邀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吟唱会,听老师和小朋友们吟诵于暮春里,沐浴于古风中,感动于天真前。
幼儿园的老师们吟唱着《诗经·木瓜》,将暮春的吟唱会拉开了序幕:“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接着,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始吟唱《望庐山瀑布》《大林寺桃花》《春日偶成》等,童童的中三班吟唱的是《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边唱边舞,仿佛把人带入寂静空灵的山林之境。
应该说,我平生第一次感受这样的读书日,既惊且喜,既开心快乐却又意犹未尽。于是,我们匆匆吃过午饭,又寻机驱车来到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的樱花园树下,寻找三叶草与独飞虫的世界。
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在九江市区的东南侧,一个庐山余脉延伸的山乡。过去由于道路不通,山林阻隔,山野乡村的美景、小桥流水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姑,有满身的灵秀,却少有人问津。2003年,九江市政府将横亘的山体打通了隧道,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下子“豁然开朗”,其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如今,山乡变公园,山峦、树木、溪流、花径,都是那样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成了浔城人的郊游胜地。
樱花园里的道路交通,纵横曲折,延伸到很远很远,几款石凳自由摆放,几乎无人。我和童童来到树下,伸展着身姿,感觉到整个园子都在为我们开放,无论云霓,还是花鸟,无论天籁,还是欢声。
我们一起温习了《鹿柴》《所见》《静夜思》等几首小诗,接着又学习了关于江南三大名楼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一起同声,大声朗诵得其宏阔,低声吟唱得其韵味。不时引来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鼓掌。
樱花园里的樱花早已落尽,叶茂枝繁,几只蝴蝶不时飞来飞去,粉色的蝴蝶灿烂,花色的蝴蝶活泼,黑色的蝴蝶深情款款,荡漾在春光里,在小朋友们的世界里,每一只蝴蝶都充满着迷人的魔力。殷勤的小蜜蜂吟着小曲也来凑热闹,引得小朋友们追花逐蝶,跑来跑去。
暮春的阳光透过树丛,洒些金片在脸上身上,显得特别热情,孩子们的脸上红扑扑的,不时滚落些汗珠下来。刚才还担心着怕冷到小朋友,现在却忙着帮他们脱衣服。童童兴奋地告诉我,他找到了三叶草,还有美丽的小白花。他和另一个小弟弟一起看到了小飞虫。不等话说完,却要拉着我的手去看三叶草。他故意摘下只有两片的叶子给我看,他说,怎么是两片叶子呢?我一看,知道是他弄的鬼,刮着他的鼻子说,是你掐了一片吧。他哈哈一笑,说出他的口头禅,你怎么知道的。然后,做个鬼脸,跑开了。
几个小朋友拿着他们带来的零食开始分享,幸好我带了些饮料在包里,顺手分给了他们。不知童童从哪里找到了几个小石子,在地上写着字不住地教小朋友认字。那份耐心热情的样子比我还认真,我甚至在想,教他认字,我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呢?我不禁哑然失笑。
记得小时候我也爱用小石头在地上写字画画,或山野牛羊,或丛林花鸟,或浩瀚星云,或古诗名言。那时村前村后铺着大小不一的青石板,一字排开,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绵延伸展到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青石板铺就的村庄与溪流合作,与树木合作,与云雾合作,一些地方甚至生出些别样的青苔,小小山村常年带着清冷的色调,宛如水墨之中的山水画。岁月的脚步与车轮,不停地磨砺着石板的页面,既凹凸有致,又光滑如玉。将不同色彩的粉笔或石子写在上面,有如远古留给后人的摩崖石刻与精神图腾,色彩缤纷又古意盎然。夕阳西下,成群结队的村童放学回村,总有一两个村童落在队伍的最后,以手画地,晚霞的橙光透过村中的老香樟树,照在画地为图的村童背上,小狗在侧,书包在侧,宁静而安详。
有时我一不小心就将石子装在口袋里或书包里,母亲洗衣服时,没少数落我不讲卫生的习性,我没有争辩,她哪里知道,曾经懵懂幼稚的梦想,竟是从这样的一笔一画开始的。
一块红色的小石子在他手里很久都不肯撒手,也许是在地上写字效果太好的缘故,他一路地跟着,一路地写着,将回家的路径写得长长久久满满当当,我回头望时,原来是我们曾经吟唱的句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字迹歪歪扭扭,却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他的梦境,我的童年和古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