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但安: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三十五载铸师魂 2025年05月21日

  戴英琴

  在武宁县第二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用三十五年的坚守与奉献,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他就是施但安,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民教师。他用如磐的信念和似火的激情,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他先后获得“九江市骨干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武宁县“优秀教师”、学校“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

  爱生如子,把真心献给学生

  施但安自参加工作以来,便扎根于教育一线,一干就是三十五年。施但安1990年从修水师范毕业后,分配到罗溪小学任教。2004年,通过选调考试到武宁县第二小学任教。在这三尺讲台上,他用饱满的热情和善美的心灵,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作为一名教师,施但安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关心学生如同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是春夏秋冬的冷暖,还是课间学生的安全,他都时刻牵挂在心。他常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守护者。”

  施但安以前所教的班级上有一名姓王的同学,父母是残疾人,家庭特别困难,由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性格也很内向。为此,施但安经常到这名同学家中走访,免费为孩子辅导功课。针对他不爱说话、不善交往的性格,只要有时间,施但安就陪着他踢球或参与其他运动,慢慢地,这名同学变得开朗起来,在学校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如今,已读初二的这名同学还经常跟施但安保持联系,聊聊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35年的教学生涯中,碰到有困难的学生很多,施但安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经济困难的,就多方争取资助;学习困难的,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调皮捣蛋的,总是用耐心、爱心去开导他们。他走进了无数个家庭,感动了无数的家长。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大爱无疆。而他也正用自己的坚守践行着这一座右铭。

  甘于奉献,俯首甘为孺子牛

  爱岗敬业、倾情奉献,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这是同事眼中的施但安。

  2023年秋季开学时,学校正为一年级班主任的配备问题发愁,他主动请缨,挑起了这一重任,并承担了该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除了教学和担任班主任,自2014年起,施但安还担任学校的电教主任。对于电教设备,他其实也是个门外汉,为此,他一点一点去学习摸索,在网上学习理论知识,实操不懂的就虚心求教身边同事。按上级要求,学校要拍摄“一师一优课”视频,而且需要双机位拍摄。毫无经验的他,又独自承担起这项任务。他学习拍摄、剪辑等技术,利用课余时间拍摄,加班加点剪辑,硬是拍摄完成上课视频近60节。当时,县里其他学校都是花钱请工作室拍摄的。“想到每年都能为学校节约几千元的支出,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就值得了!”施但安笑呵呵地说。

  在学校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中,施但安也是尽心尽责。每次寒暑假还没结束,他就提前到校,为学校的开学工作保驾护航,检查线路是否安全、网络是否正常等。无论是小到一颗螺丝钉的松动,还是大到公共场所的安全设施隐患,他都亲力亲为,能修的就自己修。十余年来,共为学校节省资金近5万元。作为工会主席,施但安始终把关心关爱职工生活。他坚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念,三十余年如一日,关心教工生活,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工会组织教职工开展春秋游活动时,为了给老师们最好的体验感,对于不熟悉的地方他总是抽空提前去踩点。

  作为工会主席,施但安常常走访有困难的教师和学生家庭,送去爱心和温暖。据不完全统计,十余年来,他访问了三十余名教师,走访了几十户有困难的学生家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会关怀。

  施但安用一件件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履行着一名教师的职责,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用爱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用行动践行着教育者的使命。正如他所说:“三尺讲台终不悔,一腔热血写忠诚。”愿他在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中,继续描绘出更加绚丽夺目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