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探索新路径 2025年06月13日

  胡 静 陈凡亮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环境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高的学科,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尤为迫切。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资源单一、实践场景不足、跨学科融合薄弱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革。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通过人工智能时代的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创新探索,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教学创新提供参考,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教学改革进程中,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已取得系统性突破。美国高校利用VR技术开展虚拟设计实践,使学生得以在高度仿真的数字空间中开展设计实操,提升了他们的空间感知与设计创新技能。欧洲设计学院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在线课程与远程协作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双重限制,让更多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设计教育资源。

  国内众多高校也积极探索,学者们分别从实践教学“数智化”结合、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创新学习场景、完善育人路径等角度,探索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传统教学与新兴技术整合不足、教学资源公平性待提升、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适应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创新迈向新高度。

  (一)人工智能与教学的融合路径

  当前环境设计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多以插件或辅助工具形式零散应用,存在技术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学场景适配性差等问题。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工具,学生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设计创作,教师也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学生的作品。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设计方案的生成和优化,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最佳设计方案。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融入环境设计教学中,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数字化重构

  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和二维图纸训练为主,存在课程体系更新滞后、实践场景虚拟仿真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例如,部分院校仍将手绘作为主要设计手段,与行业广泛应用的BIM协同设计、VR场景呈现等技术严重脱节。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找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适应数字化教学的需求。

  (三)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数字化培养

  在数字化环境下,环境设计行业对学生跨学科整合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提出更高要求,但现有教学缺乏系统性培养方案。通过VR和A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设计方案的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设计的细节和空间关系,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学生虽掌握基础软件操作,却难以将AI技术与设计创意结合。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与实践应用脱节的困境。

  (四)数字化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

  传统教学评价以理论考试和图纸成果为主,难以量化评估数字化教学效果,缺乏对学习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智能评分系统存在主观权重分配不合理、数据采集维度单一等缺陷。在数字化教学改革中,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估,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以确保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环境设计专业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引入项目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为环境设计专业提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能为其他设计类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推广这些数字化教学改革成果,可以有效提升整个设计教育行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