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农为“黄金果”套袋。
卢 婷 徐 璐 文/摄
正值水梨套袋关键期,近日,笔者走进德安县磨溪乡现代农业产业园4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棵棵梨树枝繁叶茂,青涩的水梨挂满枝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为梨子穿上“黄金衫”,确保水梨品质和产量实现“双高”。
“我种了60亩水梨,按市场价5元/斤、亩产3000斤来算,除去每亩3000元的管护成本,一亩地预计能创收1.2万余元。”展望水梨的收成,磨溪乡梨农王元斌信心满满:“我还带着周边的乡亲务工赚补贴哩!”
在现场指导套果的乡农技站负责人刘茂忠也介绍:“套袋是个精细活儿,得专门请人工操作。套袋后每株管理成本增加15元左右,但能有效防范病虫害,还能通过梳理拥挤果、小果等,提高优质果的坐果率,让水梨品质更好、市场竞争力更强。”
据悉,磨溪水梨已有30年种植历史,自2009年8月成立专业合作社以来,该乡积极扶持水梨产业发展,2024年还投入产业补贴38万元帮助梨农建设冷库,让鲜果损耗率从25%降至8%,通过召开德安县首届水梨推介会,帮助梨农销售水梨10万斤,还提升了该乡知名度,助推了文旅事业发展。从30年前试种50亩到如今逐步形成“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格局,作为当地的特色富民产业,磨溪水梨种植规模达到近2000亩,年综合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500户增产增收,真正实现了“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下一步,该乡还将探索延长水梨加工产业链,拓宽水梨销售渠道,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