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污变“金肥” 循环养“绿田” 2025年06月27日

  6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6版稿件《废污变“金肥” 循环养“绿田”》,单条报道了柴桑区将种养产生的废污经过就近无害化处理,让废污变身有机肥,还林还田。这种易落地、可持续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为破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题提供有益借鉴。

  秸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是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点。江西九江市柴桑区将种养产生的废污经过就近无害化处理,让废污变身有机肥,还林还田。这种易落地、可持续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为破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题提供有益借鉴。

  以前到处求人拉粪污,如今不再困扰

  来到位于江西九江市柴桑区马回岭镇的九江合顺牧业有限公司,一辆土方车停在厂房围墙外,等候着即将传送出来的鸡粪。

  对于这家企业来说,处理鸡粪曾是个大难题。“我们日产鸡粪约8.5吨,以前我们总要多方打听为鸡粪找去处,比如附近农户甚至外地的有机肥厂,很麻烦。”企业技术员熊耀帮说,在柴桑区农业农村局的推荐下,2023年企业与九江礼涞农业集团达成合作,结束了到处求人处理鸡粪的困扰。

  九江礼涞农业集团有机肥技术总监余建国介绍道:“我们将收集来的养殖场粪污,优先就近无害化处理,制成有机肥半成品还林还田,用不完的再运往有机肥厂加工为商品有机肥。”

  不仅畜禽粪污能变成“宝”,种植户头疼的秸秆、菌菇棒等废弃物,也能变身有机肥。“我们初步测算,秸秆离田成本约每吨350元,对种田大户来说,每年处理秸秆不仅费时费力,花费也不小。”柴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光勇说,如今,这些秸秆由第三方统一收购送往有机肥厂,种田大户省了事,还能小赚一笔。

  变废为宝,绿了乡村,肥了农田

  走进柴桑区新塘乡胡桥村秸秆收集点,一捆捆秸秆即将“化身”为有机肥。九江礼涞农业集团董事长刘建介绍,企业在九江市目前设立了20多个秸秆回收点,仅胡桥村这一个点,一年秸秆、菌菇棒收储利用量可达5000吨以上,制成有机肥约3750吨。

  暮春时节,站在胡桥村秸秆收集点远望,成片的柿子林分布于层层梯田、坡地间,满目青翠。“这里800亩的柿子林用的是我们的有机肥,结的果不仅品相好,营养与口感也有保障。”刘建说。(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