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与内涵齐升 ——武宁县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2025年06月27日

  余慧琳

  近日,一条从中央文明办传来的喜讯让全体武宁人民欢呼雀跃——武宁县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同时,罗坪镇、宋溪镇王埠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武宁县税务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武宁县第六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豫宁街道古艾社区邓小金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武宁县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五大创建”国字号荣誉大满贯,是全省唯一获得“大满贯”荣誉的县。

  强化基础,提升创文“可感度”

  夜幕下的朝阳湖生态公园,灯光五彩斑斓,两岸绿草如茵,桃花水母观光亭、彩虹玻璃桥、水幕电影如梦似幻,徜徉其中,恍若仙境。这是武宁县2023年重点打造的西海湾景区水域生态治理提升项目。

  朝阳坝改桥工程是武宁县备受群众关注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改造之前,因为一坝之隔,将武宁的内湖朝阳湖与外湖庐山西海阻断,造成内湖水流动不畅,水质屡清屡坏,不仅影响群众生活,也不利于武宁发展旅游业。

  让朝阳湖永远清澈如碧,是武宁群众的心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武宁县启动了朝阳坝改桥及朝阳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通了朝阳湖与庐山西海,让朝阳湖成为流动的活水,还新修了旅游码头、游步道、景观花园等,让一个脏乱的卫生死角成为城市休闲观光的新地标。“没想到,家门口变得这么漂亮,现在出门就可以在公园里散步了。”78岁的柯芳芹老人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武宁县持续纵深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紧紧围绕“生态强县作示范、绿色崛起勇争先”的总体战略,聚焦“六大定位”,推进“四个创建”,依托秀丽的山水底色,以城市更新为载体,扎实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狠抓重点项目谋划和建设,深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山水武宁”。

  结合城市体检成果,针对短板弱项,武宁县共谋划了61个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项目。完成了武宁县国际网球中心、窑塅岛生态公园、朝阳湖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朝阳坝改桥等项目。同时,大范围启动污水管网改造及老旧小区改造,投入2.1亿元污水设施专项债分批分期启动了五期污水管网建设项目,投入2.5亿元分两期启动了玉景花园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短板进一步补强,城市功能大幅提升。

  一项项有力的措施,让武宁这座最美小城更宜居、宜业、宜游,也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创文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

  聚焦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

  创文要让群众更幸福。

  “既要完成测评指标,更要让群众满意”。对于城市的长远建设,武宁县委、县政府的态度坚定不移。

  每天吃罢晚饭,家住武宁县玉景花园的黄正洲老人多了一个爱好,就是沿着小区新铺的柏油路走一走,到小区休闲广场活动活动,看看满地撒欢的孩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而在几个月前,黄大爷可没这份闲情。

  玉景花园建于2004年,原先的地下污水管道容量不够,时常有污水溢出地面,周围的群众苦不堪言,连门都不太愿意出。加之还存在外立墙面驳落、破旧不堪、停车位少等问题,小区259户居民都想彻底地改变这种状况。

  带着群众的诉求,武宁县启动了玉景花园老旧小区改造,进行雨污管网、柏油路、外立面改造的同时,还新设了停车位、绿化带、路灯、充电桩、健身器材等,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为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城区各网格片区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抓手,深入开展“我为文明献一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积极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社区小区开展全方位调研,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重点把握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梳理摸排,建立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对确定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建立建账定责、精准解决、成效反馈的工作闭环,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路径推进落实,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加强督促指导,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实施台账管理,及时跟进工作进度,确保项目落地落实。

  结合群众意见及生活、生产、休闲等需求,武宁县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为群众幸福加码。2021年以来,武宁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95.6亿元,补齐各类设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桥梁、公园、广场、景观、污水处理等城建重点民生项目112个。真正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增强群众幸福感。

  培育新风,增强城市“软实力”

  创文,就要提高市民文明程度。

  城市街道明亮整洁,车辆文明礼让行人;生活垃圾分类入桶,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边角地化身文明小景观,为城市环境锦上添花……漫步在武宁县的大街小巷,文明随处可见。

  要创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武宁县广泛开展文明行为劝导志愿服务,向市民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及城市管理规定,劝导、制止损坏公共设施、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不文明养宠等不文明行为;劝导临街店铺、住户不占道经营、不店外设摊、不乱堆乱挂、不乱倒垃圾、不乱贴乱画、不乱停车辆等;不能劝导制止的协调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处理,发现公共设施损坏的及时向责任单位反映、处理。

  针对骑车不佩戴头盔、车辆乱停乱放、行人闯红灯等个别不文明交通行为,交管部门坚持纠治并举,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在重点路段、重点路口及重点时段,加强路面巡查和视频巡检,对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加大纠正、处罚力度,累计投入警力2.3万余人次,查处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840起,未佩戴安全头盔7560起。同时,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对行人闯红灯、翻越隔离栏、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对经劝导仍不听从指挥的,由交警依法处理。

  武宁县将培育和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作为创文工作的重中之重。走在大街小巷,“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好人文化广场、市民文明公约等时时处处引导市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武宁县深化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建设,坚持“一周一主题”,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道德讲堂、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议工作,累计推出“中国好人”6人、“江西好人”16人。设立“好人园”“好人长廊”,在客运中心、公交站台、公园广场等设置先进模范宣传栏(展板)106块,通过耳濡目染的宣传,引导市民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广大志愿者在理论宣讲、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活动中,闻令而动,主动参与政策宣讲、困难帮扶、卫生治理、文明劝导等活动,“志愿红”已经成为武宁县亮丽的风景线。

  更高、更强、更好,这就是武宁永不停歇的文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