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等因素,使得失眠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精力,更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长期失眠的危害主要有:一、日间功能障碍。患者常感到白天嗜睡、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时的注意力与效率。二、神经系统影响。失眠会损害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眩晕、头痛、周身乏力等躯体不适。三、精神心理问题。长期睡眠不足易引发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并增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的风险。若持续出现上述失眠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或睡眠专科寻求专业评估与治疗。
预防失眠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以下措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一、优化睡眠环境。温度适宜:卧室温度保持在18~22℃较舒适。二、色调柔和。墙壁宜采用浅淡色调;情绪低落者应避免蓝色、灰色等易诱发消极情绪的颜色。三、遮光隔音。选择厚重面料的窗帘有助于遮挡光线和噪音。四、寝具舒适。枕头应柔软舒适,支撑得当。五、调整生活习惯。养成规律作息,尽量固定每天上床和起床的时间,即使在节假日也应避免过度赖床;限制日间小睡,尽量避免或缩短白天的午睡时间;适度运动,白天进行规律的身体活动,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六、管理刺激物。午后及晚上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品;严格限制或戒除酒精摄入(酒精会干扰睡眠结构);减少吸烟量,尤其睡前避免吸烟。七、睡前放松。睡前1小时应避免处理难题或进行激烈争论,尝试让身心平静下来;减少刺激,避免阅读情节紧张刺激的书籍、观看令人兴奋的影视节目或参与剧烈活动;睡前喝一小杯温牛奶,有助于放松身心。八、减少对睡眠的焦虑。移开时钟,将卧室内的时钟移开视线,减少夜间频繁看时间带来的焦虑感。九、合理寻求帮助。若自我调整效果不佳,应该咨询医生,寻求专业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或必要的药物治疗建议,切勿擅自服用安眠药物。
总之,预防失眠重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并管理好心理状态。一旦出现失眠问题且影响生活,要积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市五医院 冯菀乔 叶笑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