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英雄树 2025年07月31日

  ■ 曾毓琳

  我去过新疆十次,每一次去我都会特别注意观察胡杨树。无论是在阿克苏、喀什,还是在和田、巴音郭楞,抑或是在哈密和克拉玛依等地,每每见到胡杨,心中的敬意便油然而生。尤其是在降雨量极少而蒸发量极大、极度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浩瀚的空间里,经历了千余年时间的一棵棵胡杨枯树,日日夜夜被风沙打磨,依然傲立在沙浪滔天、人迹罕至的瀚海之中。胡杨千年不死,胡杨千年不倒,胡杨千年不朽。胡杨生命的顽强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永恒标志。

  胡杨,又称胡桐、水桐、梧桐、异叶杨、眼泪树、三叶树等,维吾尔语称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为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的特点,有“沙漠的脊梁”“沙漠英雄树”的美称。

  世界上的胡杨大部分生长在中国,除了内蒙古、甘肃和青海等地外,90%以上的胡杨集中在新疆。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上游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以及塔里木河中游一带,是唯一的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过程的乔木树种。它作为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是新疆荒漠中分布最广的落叶阔叶树种和特有的荒漠森林树种,对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胡杨是较古老的树种,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胡杨泪”又称胡杨碱,其成分是碳酸钠,是胡杨汲取盐分后,在树干结疤和裂口处,自动排出的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晶体,可入药,治胃病,亦可用来发面、洗衣、制肥皂,也可用作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的原料等。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里,我了解到在20世纪50~6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军垦们曾利用枯死中空的胡杨树干制作田间放水涵管。在罗布泊地区塔里木河边的一个村庄,我看见了村民们把整棵胡杨树刳空制作成独木舟,村民划着独木舟在塔里木河捕鱼。胡杨树的每一道木纹,都诉说着它的坚韧与顽强;每一个磨损的痕迹,都记载着它经历过的风雨与岁月。

  在阿瓦提县苍翠的胡杨林里的刀郎部落,我看到数百件采用胡杨树根精心制作成的根雕作品。沉睡千年的胡杨历经风霜洗礼,造型迥异、肌理独特,天然美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经刀郎人“依势赋形”的巧妙处理,形成了自然形态与人工雕琢的巧妙结合,创造了胡杨神奇的艺术。根艺的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追求一种“似形非形”的神韵。刀郎人充分利用胡杨木的自然形态,七分天成三分巧雕,以求画龙点睛,凸显出大自然赋予人类天然艺术的巨大魅力。我从不同视角观察,发现每一个胡杨作品都有奇特的神韵。这些根雕作品颜色古朴典雅,题材丰富,内容妙趣横生,寓意深刻,表现了粗犷豪放的地方特色和风格。我想,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叶尔羌河流域阿瓦提、巴楚、麦盖提等地的刀郎人,他们勇敢彪悍,勤劳朴实,对胡杨的感情格外深厚,所以才能创作出震撼心灵的胡杨根雕作品。

  胡杨现已列入全世界最急需优先保护的林木基因资源保护名单,也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名录。

  四季的胡杨都有它的美,即使枯了死了,仍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美。一片片朽枯的胡杨千姿百态,或横躺或竖立,或弯曲或直挺,或仰天长啸,或俯身低吟,一根根曲折僵硬的枝条伸向苍天,在向世人呼唤生命深处的大爱。枯败的胡杨枝干弯曲而坚韧,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它的独特姿态。尽管树皮已经枯裂,但每一道裂痕都像是岁月的印记,见证了它经历的风雨与沧桑。远远望去,沙漠秃枝露骨的胡杨林,似遍地累累的“尸骨”,展示的却是英雄的铮铮铁骨……

  胡杨用高大伟岸的身躯阻挡了沙暴对绿洲的侵袭,用厚重的臂膀尽力留住每一粒黄沙,稳固着每一片沙丘。它不仅给孤寂沙漠生的希望,还为荒漠生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杨之所以被誉为“沙漠英雄树”,在于它面对的无论是黄沙的肆虐还是干旱和盐碱的侵蚀,都在沙漠中顽强地生存。它不仅用斑斑盐碱深入骨髓的身躯,拼命地抵挡着一次又一次铺天盖地的风沙,守护着身后的绿洲、村庄和城市,还以勃勃生机的一抹绿色给络绎不绝、逶迤而行的行人呈现出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担当和胸怀。胡杨以其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鼓舞着人们脚踏实地做人做事,面对困难时刻做到临难不却、临危不惧。我想,胡杨精神又何尝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有的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