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荣光映初心 蓝焰奋进铸忠诚 ——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获评“时代楷模”五周年综述 2025年08月28日

  李德亮 杜瑞赟

  2020年8月31日,中央宣传部授予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时代楷模”称号,褒扬其为“水火见忠诚的英雄卫士”。五年来,支队始终以训词精神为指引,以“守好荣誉、再创辉煌”为使命,在挑战中破局、在创新中升级,构建起“党建引领、实战赋能、治理提效”的发展新格局,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

  以荣誉为起点 破局攻坚筑根基

  荣誉是新的起跑线。支队党委深刻认识到,必须将荣誉转化为动力,持续提升队伍战斗力。2021年,支队创建“蓝焰红心”党建品牌,以“领航、铸魂、强身、融合、清风”五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成为队伍发展的“红色引擎”。

  支队实施“书记项目”,破解多项发展难题:争取165个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事业编制,设立4个正科级事业单位;推动全市消防指战员绩效“兜底”,解决县区“同工不同酬”问题;完成7个大队营房升级,落地永修县化工救援基地、彭泽县“安全管家”团队等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支队创新搭建“琅琊阁”平台,下设“金木水火土”五阁,对应纪检、政工、防火、战训、后勤等业务领域,通过征集基层难题、组建骨干团队解题,五年累计解决23项突出问题,形成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

  以实战为导向 千锤百炼砺尖兵

  九江是“抗洪精神”的诞生地,支队深耕红色基因传承,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辅导员队伍和营区文化“三大阵地”,固化“五红一课”模式,每年开展“红五月走读”“红色云游”活动,累计组织6000余人次参与研学,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支队援豫抗洪,处置多起重大险情。聚焦“全灾种、大应急”要求,组建水域、地震、石油化工、山岳“蓝盾铁拳”应急救援专业队,分层开展全员水域救援能力提升,确保每个队站至少有3名掌握初级急流救援技术的人员。紧贴实战,采用“3人1舟、3舟1组、3组1队”作战编成,开展跨区域联动,总结出多项先进战术和搜索方法。

  支队实施人才强队战略,打造5个名师创新工作室,做实“师傅带徒弟”“援建蹲苗”模式,3人跻身省级领军人才,8人获评国家级优秀教练员、指挥员和训练尖兵,263人次取得“国字号”专业资质,涌现出“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等先进典型。

  以人民为中心 坚守责任筑平安

  支队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构建“政府主导、内外联动、法治健全、群防群治”火灾防控新格局,推动消防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保持辖区连续19年火灾形势平稳。

  推动市政府出台《领导干部消防安全职责清单》,牵头起草《九江市住宅电动车充电管理规定(草案)》,联合行业部门建立5项监管机制,推动教育、民政、卫健系统开展标准化创建。挂牌督办整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170家,累计检查单位15.6万家,督改隐患14.3万处。

  针对危化企业监管难问题,对74家企业实行“一企一册、一库一单”动态管理;创新“退城入园”模式,破解“三合一”场所顽疾;持续推进20余个专项治理,170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摘牌销号。积极融入民生工程,为1.35万户居民开启消防维修“绿色通道”,协调增设停车位2.69万个、充电桩17.54万个,安装独立智能感烟报警器9.5万个。

  针对部分群体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问题,组建“渊明嘉人”巾帼志愿服务队,发展3000名大学生消防志愿者,开展消防研学季、“小小消防宣传员”等活动,惠及学生2万余人。累计培训“准消防员”36万名,组织疏散演练超1万场,覆盖87万余人。

  成立“消防安全综合调度中心”,依托《区域火灾风险评判表》实施三色分级管理,形成全周期闭环治理。

  以科技为引擎 提质增效强保障

  支队坚持“力量跟着任务走,警力跟着警情走”,从硬件强基与科技赋能双向发力,系统提升保障能力。

  硬件上,新建城市站30个、政府专职队13个、乡镇队10个,新增市政消火栓7866个;全市执勤队站达88个,100%城市站完成高精尖车辆装备配置;新增消防车113辆、器材5.4万件套、船艇102艘;创新联储模式,与22家单位签约共享资源,2.9万件套装备智能管理,最远出警时间从1小时缩至15分钟内。

  科技上,全省率先应用Deepseek-R1大模型,为灾害现场提供实时态势推演和决策支持;布局9个无人机机场,实现“三分钟响应侦查”“24小时全天候备勤”。自主研发的新型监控指挥车、消防无人机等获国家专利;“大流量正压泡沫高效灭火关键技术”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挂牌成立省级消防科技创新孵化基地,与8家企业战略合作,参与4个省市科研项目,5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始终以训词为纲、以党建为魂、以人民为中心,在水火考验中续写忠诚,在时代浪潮中挺膺担当,为推进消防救援事业现代化贡献“九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