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庐之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壮大社会主流价值,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小满时节,最是垄上麦香。
5月的九江,满目青翠,一派生机。
5月23日,我市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喜讯传来,这份期盼已久的喜悦瞬间“霸屏”广大市民的“朋友圈”,人们内心的自豪与激动喷薄而出。
这是九江的无上荣耀!
这是520万九江人民的无上荣光!
全国文明城市是衡量一座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最高荣誉,堪称城市最具分量的“金名片”与最富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对一座城市来说,“全国文明城市”是最高褒奖。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九江人民夙兴夜寐,持续深入地从伟大抗洪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以砥砺奋进的干劲、始终不变的情怀,在实干中提升,在拼搏中跨越。累土不辍,丘山崇成;文明花开,梦想成真。九江,这座拥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山水人文地、大美文明城的崭新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一江春水连岸锦绣的文明图景。
这一殊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九江火热的大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这场数年如一日的文明创建征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一、万众一心,汇聚创建磅礴伟力
力量源于精神。
伟大抗洪精神是永远激励九江人民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九江的创文之路,靠的是齐心协力,拼的是一股精气神。九江2018年正式踏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2020年以微小差距落选。树立“最高标准”、拿出“最佳状态”、做好“最足准备”,2021年,九江人民坚定信心勇向前。
这是一场迎难而上的挑战,更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行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创文“集结令”的发布,到攻坚“冲锋号”的吹响,九江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文的热潮。市创文指挥部充分发挥总协调、总集成的作用,科学调度,统筹推进;公安、城管、住建、环卫等创文责任单位勇挑重担,冲锋在前,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心城区(管委会)和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创文一线,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岗位,为创文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广大市民和志愿者也纷纷行动起来,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文明劝导、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开设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创文工作进展和成果,营造了浓厚的创文氛围。
“共建美好家园,文明与您同行”,九江人民心手相连阔步前行,以热爱家乡、共建九江的巨大热情,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了在各自岗位上尽责任、作贡献、创实绩的火热生动局面,汇成了人人爱家乡、创文明、筑形象的强大合力,用脚步丈量城市文明,用行动助力城市蝶变。
积蓄昨日之功,勃发今日之力,方得明日之绩。
九江,砥砺奋进之城。九江人民充分发扬伟大抗洪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百舸争流、奋楫争先的斗志,以一鼓作气、越战越勇的姿态,汇聚起奋力创建的磅礴力量,向着笃定的目标奋进。
二、众志成城,书写民生幸福篇章
人民是城市永恒的主角,文明是城市最美的气质。
文明之美,美在天蓝水清、推窗见绿;文明之美,美在道路整洁、环境宜居;文明之美,美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创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是九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变初心。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我市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筑牢民生“里子”,擦亮城市“面子”,让城市更加宜居,让群众安居乐业。
九江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最急需的诉求做起,从“神经末梢”入手,在“麻绳最细处”着力。
中百站批发市场,作为九江最早的商业贸易批发地,曾经设施陈旧、管理混乱,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2023年,市区两级政府下定决心,对市场进行全面整治。经过整治,市场内的违法搭建全部拆除,消防通道畅通无阻,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如今的中百站批发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秩序井然,“烟火气”更加浓厚。
最是人间“烟火气”。面貌焕然一新的不只是中百站,更有九江城的南北西东。
——一个个老旧小区“蝶变”温馨港湾。
近几年间,中心城区累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10个,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实现质的飞跃。濂溪区十里街道德化小区,车辆在规划好的停车位上整齐排列,楼道内墙壁被精心粉刷得洁白如雪,文化宣传栏里张贴着图文并茂的道德模范故事,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小区居民陈先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小区环境差,大家都没什么归属感。现在住得舒心,邻里关系融洽,创文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带来了幸福。”
——一盏盏灯光“照”进幸福。
全市安装楼道灯总计2.2万余盏,覆盖681个小区,惠及居民8万余人。浔阳区甘棠街道岳师门社区的坤铭小区,以前每到夜晚,小区楼道内伸手不见五指。如今,楼道里崭新的照明灯,照亮了居民的每一步。“以前晚上进楼道,找钥匙都得费好大劲,摸黑的感觉太难受了,现在方便多了。”居民王海荣称赞道。
——一处处公园走进百姓生活。
近3年间,我市新建、改造城市公园类项目总计28个,其中新建周家湾公园、花园畈小游园、屈家墩小游园等7座,对21个公园进行提升改造。“以前接送孩子只能在路边干等,现在路边就有公园歇脚,真是贴心!”在濂溪区十里万达广场东侧的周家湾公园,市民蔡源龙指着新设的城市书吧感慨。这座新建的“口袋公园”,通过拆除老旧围墙、降低场地高差,打造出儿童游乐区、林荫步道、便民公厕等复合空间。
——一条条道路修葺一新。
沪浔路,这条承载着九江国棉三厂历史记忆的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每逢雨天,积水严重,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群众的关切点,就是创文的着力点。2023年5月1日,沪浔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经过6个月的紧张施工,沪浔路于当年11月1日正式通车。崭新的道路平坦宽敞,排水系统完善,周边环境焕然一新,群众的出行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城市道路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近几年间,我市新建城市道路66.89公里,改造城市道路30.2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123条,打通断头路9条。从“路难走”到走“好”路、走“快”路,九江正不断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主动脉”贯通与“微循环”优化,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城市路网。
快速路打通大循环。九江城市快速路全长约15.1公里,是九江中心城区首条高架桥快速路,是连接浔阳区、濂溪区、九江经开区、八里湖新区、柴桑区的一条快速交通要道。2024年12月28日上午,随着庐山站转体桥正式开通,九江市民期盼已久的新建快速路(一期)全线通车。从此,主城区到庐山高铁站只需15分钟车程即可到达。“现在从庐山站到九江城区只要15分钟,真的太快了。”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工作的李青趁着过年放假回了趟九江老家,“原本我想着从庐山站再坐车到家,起码要1个小时,没想到快速路通了,从下火车到进家门,只花了25分钟,而且路况特别好。真的为家乡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
城内建绿波畅通城市“脉络”,让城市交通更加快捷。2024年以来,九江对中心城区道路开展绿波调优行动。目前,已对长虹大道、长虹北路(兴城大道—长虹北路)、八里湖大道(通湖路—八里湖东路)、庐山大道(荷花垄—虞家河路)、濂溪大道(九莲南路—木樨路)等32条主干道进行双向绿波协调优化,实现一路绿波,绿波总里程达238公里,有效提高了驾驶人员通行体验感。
“你敢相信,从我家开车到九江市市民服务中心,只要十几分钟。一路绿灯,这样的体验太好了!”近日,市民王茹和朋友聊天不禁感叹道。今年3月底的一天,王茹因为有点事需要到市民服务中心办理。“以前从供电公司宿舍出发,开车至少需要25分钟,如果遇上一个红灯,那一路都要等红灯,时间就更长了。那天我是10点左右出门,10点13分就到了,这个速度快得令我惊讶,最舒服的是一路开车过去都是绿灯,心情也特别好。”
车行得通畅、舒心,还需要能停,有地方停。
停车难,曾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为破解这一难题,九江多措并举,打出了一套 “组合拳”,新建停车场48个,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5万余个。另一方面,在人行道合理规划机动车停车泊位6600个,在路边设置临时停车泊位8426个。同时,积极推动行政企事业单位向市民开放周末和夜间停车泊位9700余个。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方便了市民出行。
创文,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最为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人人齐唱创文歌,全城共谱文明曲。
凡事,必作于细;凡成,必源于实。
——投资15亿元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将23公里滨江岸线打造为“诗画长廊”。投资14.8亿元,实施两湖综合治理,新建管道CCTV检测缺陷率为0,实体结构检测合格率100%。
——建设完整社区16个,并配套新增10个幸福食堂,新建7个幼儿园(托儿所),打造11处健身活动场地,新建(改造)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新增公厕114座,城区每平方公里公厕平均密度达4.31座。
——九江动物园从甘棠公园搬迁至柴桑区。
……
文明需要深耕,耕之愈深,其效越现。
改善民生,是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完成,随着一件件事关千家万户、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最后一米”问题彻底解决,群众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创建的“红利”。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我市在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中,办好群众关切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最是人间“烟火色”。
净起来、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的九江,如一块碧玉呈现在世人面前,九江城实现了从“颜值”到“气质”的全面提升,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如今,驻足浔城街头,车水马龙秩序井然;漫步公园广场,景色如画心旷神怡;置身市井小巷,人间烟火温暖弥漫;流连社区家园,邻里和睦互助友善……
百姓看在眼里、挂在嘴边、甜在心头。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