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讯(周莉)为有效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灵三大难题,德安县系统谋划治理对策,全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档升级。全县搭建起以行政村为中心、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一组一档”基础信息台账平台,通过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构建起内容翔实、全域感知、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智变”,走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高效摸清底数,提升村组档案“公信力”。摸清基层底数,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是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前提。强化引导,提升群众参与度。通过张贴公告、微信宣传、村民小组会、党员大会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一组一档”信息采集工作意义,营造良好氛围,争取群众理解支持,确保入户顺畅、信息精准。多措并举,力求摸排全面性。坚持“属地为主、村组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原则,做到上门摸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创新运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精准获取村组房屋、道路、水域等空间信息,为高质量绘制村组详图提供坚实支撑。严把质量,保障数据准确性。建立“乡镇分管领导+派出所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长”四层联审机制,对采集的基础信息台账进行严格交叉核查与复核,最大限度消除错漏,确保录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截至目前,全县建立的村组档案基础信息录入率达80%。
坚持动态管理,赋予村组档案“生命力”。为确保“一组一档”基础信息的鲜活准确,着力构建长效动态更新机制。明确专人负责。针对基层力量短板,通过社会化招聘等方式配备专职信息员,具体负责信息采集录入、定期维护更新及数据核实回访等工作,实现更新责任到人、工作常态运转。实施定期更新。依据信息类别明确更新范围和要素,制定差异化更新周期(如户籍信息每日更新、房屋信息每季度更新等),推动信息维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有效保障数据时效。健全信息联动。建立信息互通制度,要求包村干部每周下沉不少于1天,摸排走访并实时反馈信息至专职信息员,保障“一组一档”前瞻性、时效性与精准性。同时开展点对点联系群众活动,密切干群联系,拓展信息来源,形成信息获取与更新的良性循环网络。
强化高效运行,发挥协同联动“战斗力”。针对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部门碎片化管理和各自为政的“孤岛效应”,通过“一组一档”充分凝聚各方力量破解难题。用好骨干队伍。将网格员、基层治理专干等为主体的骨干队伍,根据需求组建成不同类型的服务队,以求精准服务群众。用活能人队伍。用活“村组档案袋”,积极调动乡村能人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用强自治力量。利用好“屋场会议”等群众议事平台,有事敞开说、大家一起谈,引导基层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确保相关诉求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