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战略稳定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扩大,冷战思维、强权政治不时抬头。在此背景下,维护和加强全球战略稳定,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应对国际和地区安全领域严峻挑战达成重要共识,强调维护和巩固全球战略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双方共同发表了关于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就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和威胁作出战略部署和规划。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全球战略稳定注入新动力。
倡导公平正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决定世界命运。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如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在这些平台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得到更充分的倾听,国际话语权得到提升。通过推动多边合作,打破了少数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促进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全球战略稳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坚持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国际争端。对话协商是化解国际矛盾、维护和平稳定的有效途径。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积极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例如,在巴以问题上,中国基于国际法和人道原则,强调应全面停火止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冲突,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主义救援,寻求政治解决,凝聚国际促和共识,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始终坚定支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推动伊朗与国际社会达成全面协议。通过坚持对话协商,中国为缓解紧张局势、避免冲突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全球战略稳定。
推进全球安全倡议,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提出的中国方案。该倡议反对个别国家以牺牲他国安全保障自身安全,反对构建不受任何约束的全球性、多层次、多领域导弹防御系统,反对将外空用于武装对抗旨在取得军事优势的战略企图,强调维持建设性大国关系对解决全球战略性问题的重要性,各国应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安全。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与各国在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反恐、打击跨国犯罪、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战略稳定提供了新的安全范式。
加强国际军控与裁军,降低军事冲突风险。军事力量的平衡与控制是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保障。中国坚定支持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条约的谈判与执行。中国始终恪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致力于维护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稳定和降低核武器国家冲突风险。中国还积极推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多边军控条约的有效实施,反对生物和化学武器的扩散,要求相关国家停止在境内外从事任何威胁别国及地区安全的生物军事活动。同时,中国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始终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为全球核战略稳定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通过加强国际军控与裁军合作,中国为降低军事冲突风险、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人文交流等举措,“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提升了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合作意愿增强,从而减少了因发展不平衡、利益冲突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战略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有力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