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红”编织非遗“绿”

——南义镇破解古老竹编技艺现代振兴“密码”
贺 伟 曾凡宇
  国家级竹编传承人田先敏教小学生竹编技艺。

  竹编孔雀栩栩如生。

  竹编主题文化公园清新亮丽。

  竹亭精致典雅。

  党员干部参加“竹编筑梦”主题党日活动。

  竹楼凭栏远眺,将一湖粼粼波光尽收眼底。

  贺 伟 曾凡宇 文/摄

  近年来,瑞昌市南义镇坚持“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带头”,以党建“红”点亮竹编“绿”的工作机制,推动古老竹编技艺实现从文化遗产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篾”、助力乡村振兴“金钥匙”的美丽蝶变。

  “三维融合”

  描绘非遗振兴新蓝图

  面对竹编技艺“传承断层、产业弱小”的发展困境,南义镇党委明确提出“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应是乡村发展的活水”,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核心规划,以“三维融合”战略精心培育非遗传承发展的“肥沃土壤”。

  “非遗+文旅”激活消费新动能。该镇投资600余万元打造“幸福里·水云间”竹艺民宿集群,将竹编元素创造性融入住宿、体验、休闲全环节,年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2024年,该项目成功获评江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点及星级乡村民宿,实现了“文化体验”与“旅游消费”的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

  “非遗+生态”绘就乡村新画卷。聚焦200亩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该镇匠心打造以竹编为主题元素的生态文化园;在美丽集镇建设中,巧妙嵌入竹编景观与竹艺装饰,让古老的竹编技艺成为修复生态、扮靓家园的重要载体,真正“活”在百姓日常之中。

  “非遗+产业”壮大发展新实力。通过精准扶持,推动南义竹编工艺厂成功实现从家庭作坊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如今年产值已超过300万元。企业紧跟市场脉搏,开发出花篮、生肖摆件等创新产品100余种,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驱动镇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引擎”。

  “三岗联动”

  注入行业发展新动能

  针对竹编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散、弱”问题,该镇创新成立小微企业联合党支部,有效凝聚分散在各企业的党员力量,通过建立“三岗联动”机制,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攻关岗聚力“破难题”。由党员技术骨干、国家级竹编传承人田先敏牵头组建研发团队,年均成功研发新品10余款,累计获得5项国家专利、百余项版权,有效攻克了传统竹编工艺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的系列难题,推动产品从“手工制品”向“文创精品”跨越升级。

  授艺帮扶岗倾心“暖民心”。田先敏主动作为,开设残疾人专项免费培训班,已帮助60余名残疾人通过系统培训掌握竹编技艺,实现“一技在手、终身受益”,稳定就业增收,用非遗技艺为特殊群体架起了坚实的“幸福桥”。

  校地连心岗着力“育人才”。该镇积极与九江学院、南义中小学共建竹编实践教育基地,年接待研学师生超1000人次,通过“高校深入教学+中小学趣味启蒙”的模式,让竹编文化深度走进校园,滋养浸润年轻一代。

  “三代接力”

  赓续文化传承新使命

  非遗传承,关键在人。南义镇的党员干部以“三代接力”的生动实践,诠释了守护千年竹编技艺的使命与担当。

  老党员“传帮带”坚守根基。74岁的老党员田先敏,与竹为伴58载,不仅竹编技艺精湛,更悉心培养出省级传承人雷保红及4位市级传承人,构建起结构稳定、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梯队。

  中年党员“挑大梁”勇谋发展。南义竹编厂党支部书记周晖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开拓市场,成功推动南义竹编产品走向全国、销往海外,直接带动周边50余名农民实现就业增收,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富民兴村”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新党员“拓新局”扩大影响。党员、省级传承人雷保红深耕竹编40年,在精进竹编技艺的同时,主动走进高校讲堂授课,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竹编制作过程,成功让古老技艺在年轻群体中实力“圈粉”;镇机关党员干部以“竹编筑梦”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深度体验竹编工艺,在实践中凝聚起“传承文化、服务乡村”的广泛共识与干事合力。

  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引领是非遗传承的“定盘星”。当党建工作与非遗保护、乡村振兴实现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便能真正立足当下、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该镇将继续高擎党建“领航灯”,推动千年竹编技艺在新时代的经纬交错中,编织出产业更加兴旺、文化更加繁荣、百姓更加幸福的乡村振兴壮丽新图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南义镇破解古老竹编技艺现代振兴“密码”
双钟镇~~~
秦山风景名胜区~~~
黄花镇~~~
高垅乡~~~
白杨镇~~~
~~~——均桥镇创新形式开展全民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活动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理论·视点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乡域
   第07版:生活·健康
   第08版:公益
党建“红”编织非遗“绿”
守护农田“颜值” 共筑生态家园
“亮剑”出招整治环境死角
夜巡消防安全 守护辖区安宁
入户走访筑平安
走访慰问乡村教师
科普化雨润村居 全民参与育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