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
(一)
每逢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科学把握历史方位与形势变化,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指引中国人民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旨在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在世界百年变局中,中国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五年规划是一个独特视角。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密码”。
现代化,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自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强国复兴。从“一五”到“十四五”,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尽管遭遇过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我们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改变了中国自己的发展,它同时也改变了发展中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这样认为。不少国内外学者表示,中国的五年规划堪称长期战略规划的典范,这种“长期主义”对全球发展理论具有创新性贡献,成为理解中国的发展路径及其全球角色演变的一把钥匙。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为何人们“在中国,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信心”?
从世界视野看,中国式现代化至少破解了两个“不可能”难题。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新时代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这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造。
——用8年时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致力于让14亿多人口一起迈向现代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这两个“前所未有”具有世界意义,深刻表明“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中国为什么行?
领航掌舵。既从战略上统筹谋划,又在战术上精准发力。2024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被誉为“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一仗一仗地打、一关一关地闯,中国式现代化步伐坚实。
思想引领。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深入阐述新发展理念、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正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党始终把握发展规律、掌握了历史主动。
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
新时代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蕴含着生动而深刻的答案。(下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