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涧听水 2024年08月15日

  ■ 程应峰

  过悬索桥,走石门涧,好长一段路程,只听水响,不见水影。难怪,这山水绝胜的“庐山第一景”,集“雄、险、奇、特、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融化的综合大观园,在这儿,树木葱郁,林深香暗,气象森森,曲径通幽,不走近泉石水流,是难以看见水影的。

  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因天池峰、铁船峰对峙如门,中有悬瀑飞挂,故而得名。在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石门涧瀑布。《后汉书·地理志》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水经注》有云:“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耸,其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

  绚丽而神奇的庐山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他们或择胜登临,或结庐隐居,或泼墨挥毫,或寻幽探险。峰峰岭岭,遍布履痕;沟沟壑壑,回荡歌吟。在石门涧,也留下了无数历史遗存。明朝万历年间,徐霞客走石门涧,他攀茅拉棘,抵达石门涧瀑布,在《游庐山日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涧石夹立成峡,怒流冲激而来,为峡所束,回奔倒涌,轰振山谷。桥悬两岩石上,俯瞰深峡中,进珠夏玉。”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轼、朱熹、元好问、王思任等,都来过石门涧,他们登临览胜,索隐寻幽,留下了气象万千的诗意笔墨。

  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在涧旁筑“石壁精舍”,写下了《石门岩上宿》一诗:“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东晋时期,高僧慧远,在石门涧筑“龙泉精舍”,带儒释道十八贤人在此休养生息,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山水游记《游石门诗序》,描述山水的清幽,攀登的勇气,心情的喜悦,人生归宿的哲理阐发,颇有意味。

  石门涧有铁云垛。铁云垛所在处,山体裸露,石色如铁,形状若云。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右侍郎王思任题有“铁云垛”三字;清代嘉庆二十年,九江知府方体题有《铁云山铭》:“欢呼铁云,闵景韬灵。天开神秀,玉阙金庭。深探秘奥,仰扣仙扃。人流翠雷,叠锦堆青。维幽履坦,其视斯铭。”沿山道一路攀爬、前行,更有锦绣园、杜宣园、情人园、会仙园、宝珠园、讲经园、盘石园、绝壁园等等。

  石门涧的开慧泉,井水清澈,甘甜可口。经检测,含有十多种人体所所需的矿物质。公元381年,慧远和尚从荆州抵达江州,拜会西林寺师兄慧永。住西林寺,游石门涧,那雄奇险秀的景色,令慧远醉意日浓。慧永有意留住慧远,不日,对慧远说:“远公还念罗浮山吗?我看,此处清静,足以息心静虑,是修行的圣地。”慧远听罢,用手杖杵地三次,应声说道:“这座山可以栖止的话,这儿就应当流出清泉来。”不大一会,杵出的小孔里果然涌出清泉,继而发现水中有一条小蛇。慧远随即诵读《海龙王经》,蛇不见了,天空中出现了巨龙,飘飘荡荡,放撒乌云,化作倾盆大雨,解除了赤地千里大旱,遏制了瘟疫在人间流行。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说:“慧远法师是神仙下凡,普度众生。”就这样,慧远取消了罗浮山之行,决定在此地息心修行。

  石门涧是美好的,但时光打了一个盹,这里也曾流下了不可忘却的血泪。在离涧水二三十米的山壁上,有一个天然岩洞,名蝙蝠洞。1938年7月18日,日本鬼子在这里屠杀了躲藏在洞中的五十多个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幼。据唯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当时只有十三岁的王水英老人回忆,当时在这个洞前,有的人身首异处,有的人被开膛破肚,有的人被砍去四肢,有的人被劈成两半,石门涧的溪流,一时之间被鲜血染得殷红……

  蝙蝠洞斜对面,耸立着一座卓尔不群的孤峰。这座孤峰顶部,侧面轮廓极像民间传说的老寿星——南极仙翁,人们因之称它为寿星峰。更因这座山峰由强烈的冰川运动造出滑脱褶皱,重重叠叠,酷似浮雕,远远望去,犹如千佛集会,人们又称它千佛峰。从不同角度观察寿星峰,它会离奇的变化。在涧水角看到的是座孤峰,可到善缘台观察时,寿星峰却不复存在,融入群山变成了平缓的山岭,老寿星没有了,变换成面目可憎的怪兽。再往前百米,在讲经台观察,峰岭却变成了垂直的峭壁,中部边缘的岩石突起,像一尊眉清目秀、鼻梁高高、笑口常开、头上戴有华丽头冠的佛,妙不可言。有诗叹曰:“匡庐天下秀,山水石门幽。大佛凌天立,堪称第一流。”看来,苏东坡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缘于此峰也就不足为奇了。

  石门涧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两石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这两块巨石,就是有名的“咒裂石”。它们并立挡在路上,相距不足一米,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门——石门涧的“小石门”。《庐山记事》有这样的记载:“天池山下,有巨石障路。僧慧持往,诵《尊胜咒》千遍,石裂为二。”慧持何人?乃慧远之弟,系十八贤人之一。

  峪谷间,喷雪奔雷,腾空震荡。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刻有“石门涧”三个大字。过大磐石,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峭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惊心魄,纵有鬼斧神工,也难劈此胜景。

  山因人重,景借名传。不言而喻,石门涧是足以入脑入心的一处人间胜境。石门涧听水,听的是时光之水,景观之水,历史之水,遗存之水,人文之水,又怎能不教人神清气爽?怪不得当地人说,石门涧的水声,是太古遗音,淙淙潺潺,千万年不绝,是足以洗耳净心的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