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美过落星墩 2024年11月07日

  ■ 桂孝树

  浩渺的鄱阳湖畔,有一座落星墩,宛如一颗坠落尘世的星辰,静卧于湖水与芳草之间。 

  鄱阳湖的水,是落星墩永恒的背景与依托。当湖水涨起时,那水像是温柔的怀抱,一点点地将落星墩揽入怀中。碧波荡漾,湖水轻柔地拍打着落星墩的基石,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在低声细语,讲述着千百年的往事。

  落星墩见证了鄱阳湖的潮起潮落,犹如一位忠实的守望者。当湖水退去,周围的湖底露出大片的湿地和草地。那湿润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小草们在风中摇曳,像是为落星墩的现身而欢呼雀跃。落星墩见证着水的离去,也见证着新的生命在退水后的土地上萌发。水虽然暂时退去,但它留下的影响却无处不在,那潮湿的气息,那被水塑造的地貌,都成为落星墩周围独特的景观。 

  落星墩从水中崛起,却又与水融为一体。它像是从湖底生长而出的神秘岛屿,每一块石头都渗透着湖水的气息。墩上的建筑,历经风雨和湖水的洗礼,带着一种古朴而沧桑的美。飞檐在水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是水墨画中的墨韵。走近落星墩,踏上那古老的石径,脚下的石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些石块承载着无数的风雨洗礼,每一道裂痕,每一处磨损,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水与石的交融。 

  墩上的建筑古朴而典雅,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巧构造。飞檐斗拱之间,尽显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亭台楼阁的轮廓在阳光下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卷,让人不禁遐想,在千百年前,这里是否也有文人墨客在此饮酒赋诗,感怀天地。

  当第一缕秋光洒下,落星墩像是从沉睡中被唤醒。周围的草尖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那是夜晚的精灵留下的馈赠。微风轻轻拂过,草儿们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它们在低语,讲述着落星墩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一千二百年的岁月流转,落星墩见证了鄱阳湖的潮起潮落。在湖水丰盈之时,它像是一座孤岛,孤独而又坚忍地挺立着。那石墩上的斑驳痕迹,是岁月的刻刀留下的印记。此时的草,环绕着它的根基,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用柔软的身躯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草儿们或许并不懂得落星墩的历史意义,但它们却以最自然的姿态,成为这一画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漫步在落星墩周围的草地上,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时光的琴弦上。脚下的草柔软而坚韧,它们年复一年地生长、枯黄、再生长。而落星墩,始终是这片草地的中心,是一个凝固的传奇。 

  夕阳西下,落星墩染上一层金黄色的余晖。那光芒洒在草地上,让草儿们也变得金光闪闪。湖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落星墩和周边的草地,仿佛一幅绝美的油画。此时的落星墩,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发显得神秘而庄重。那些草儿在晚风中摇曳,似乎在向即将逝去的一天告别,又像是在为落星墩的又一个黄昏吟唱着无声的歌谣。 

  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落星墩仿佛又回到了它最初的星辰身份。周围的草在夜色中变得朦胧,只有那轮廓还在显示着它们的存在。偶尔有昆虫在草丛中穿梭,发出轻微的声响,这是属于夜晚的小夜曲。落星墩在星空下静静地矗立,像是在与天上的星辰对话,交流着千百年间的所见所闻。而那些草,在黑暗中默默陪伴,它们是大地的孩子,用自己的存在衬托着落星墩的永恒。

  鄱阳湖的水赋予了落星墩生命与美。无论是涨水时的温柔环抱,还是退水时的默默滋养,水都是落星墩故事里不可或缺的主角。落星墩也成了鄱阳湖水上风景的灵魂所在,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水与建筑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感受这水美落星墩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鄱阳湖中的草与落星墩同样构建了一幅美丽而又深邃的画卷。草以它的生机与多变,落星墩以它的沉稳与古老,成为鄱阳湖畔永远闪耀的景致。它们之间没有言语的交流,却有着一种无形的默契,一种大自然赋予的、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默契。这种默契如同鄱阳湖的湖水一样,深沉而宽广,永远流淌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站在落星墩上,面对浩渺的鄱阳湖,心中涌起一种敬畏之情。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敬重。落星墩就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镶嵌在鄱阳湖这片蓝色的绸缎上,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每一个靠近它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领悟到历史与自然的深邃内涵。

  落星墩也是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典范。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鄱阳湖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周围的湿地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当候鸟迁徙至此,落星墩便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鸟儿们在墩上停歇,在天空中盘旋,它们的鸣叫声与湖水的波涛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