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之乡 魅力新合 柴桑区新合镇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4年11月08日

  江山新村

  友壹生态葡萄园

  茶场采摘

  金蕾金银花采收

  新合镇便民服务中心

  黄远生纪念馆

  四名馆

  神墩遗址

  新豆涞产业园

  凌华农业基地

  郑静怡 吴业园 文/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深秋,当你走进柴桑区新合镇,在成片的金黄稻田间,在错落有致的村落中,在机器轰鸣的工厂里,你既能深刻体验到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又能感受到新农村的现代气息。

  新合镇位于庐山西麓,总面积43.91平方千米,曾发掘出三千年前先民生活的神墩遗址。古时以仙居名乡著称的新合镇,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近年来,新合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创新发展理念,做亮产业品牌,持续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乡镇”理念,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战斗堡垒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近年来,新合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升党建工作实效。镇党委抓紧抓实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振兴,选优配强育好村干部队伍。

  全面改造址坊村、小石村等党支部,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新合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其中,利民村党支部荣获“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称号。

  党委书记带头研究破解难题,主抓基层治理类“健全网格党小组架构,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攻薄促弱类“‘联建+联兴+联育’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带动村党支部书记领题7个,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推动“书记领航”项目落地见效。

  抓项目强经济 发展稳中向好

  深秋,走进九江华雄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据了解,公司负责人是新合镇当地人,在外创业有成。这次应镇党委邀请,回乡投资6000万元创办企业。目前,公司有员工210余人,基本为本地人,年产值8000余万元。

  做好乡贤文章,壮大产业经济。新合镇紧抓乡贤经济,密切联系新合籍在外人士,引进蔚蓝光学、华雄玻纤等实体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建筑企业1家、服务业和商贸业企业6家、招商引资总部企业55家。202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2%;农民可支配纯收入达1.937万元,同比增长9.44%。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落户区产业园成果初显。目前,蔚蓝滤光片项目逐步投产,年产值可达4亿元,年上缴税收1000万元,吸纳142人就业。自建产业园优势凸显,中药材食品园项目已投入使用,新引进4家企业,升规1家。

  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人居环境

  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新合镇投资820万元,建设蚂蚁河产业路,拓宽8.1公里通村公路,新建安防工程12.1公里,让居民出行更加方便。投资1600万元加固卫东湖大堤,投资300万元改造提升自来水厂,投资1080万元对自来水管网进行扩建,实现每个村庄通自来水。投资540万元对螺山水库除险加固,投资60万元维修利民渡槽600余米,确保防汛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按照市级“标杆式便民服务中心”标准,投资130万元新建新合镇便民服务中心,方便了村民办事。投资50余万元,建设集镇停车场,安装充电桩,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投资50余万元打造“一老一小”幸福院2个,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做强特色品牌 推动乡村振兴

  “我在传统的豆条制作工艺上,融合了现代技术,产量现在翻了几番,口感也更好了。”在一家豆条制作企业,老板说起了他的“生意经”,称企业现在实现了产量规模化、产品品牌化、销路全国化,前不久荣获“江西老字号”称号。

  新合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为抓手,倾力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推进浔优品农场千亩热带水果园、凌华千亩蔬菜公园、茗欣千亩黄金白茶园、陶然千亩油茶园、金蕾千亩中药材园、卫东湖千亩虾稻园“六园”建设。坚持“农旅融合、生态优先”理念,联合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研学于一体的农旅服务基地,创建休闲游园。投资1.2亿元的世外养生生态农庄落户新合镇杨桥村。近年来,该镇涌塘村荣获“2023年度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合镇陈凹家庭农场荣获“江西省级示范农场”称号,九江新豆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荣获2023年第二批九江市专家工作站。

  打造新农村,美化亮化镇村环境。该镇投入220万元,新建址坊休闲公园、利民桥头公园,爱国沿河产业路、双瑞路集镇段等实施亮化,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投入资金570万元,实施各类乡村振兴项目30个。

  文旅融合发展 重现仙居荣光

  发挥名人效应。黄远生,1885年出生于新合镇涌塘村黄家塝(当时属德化县仙居乡)的一个书香世家,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开创的“远生通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近年来,新合镇深挖本地文化资源,投资300余万元打造了黄远生纪念馆,弘扬黄远生文化精神。

  挖掘神墩文化。源自新石器晚期的神墩遗址坐落在新合镇址坊村,填补了我省“三迭层”的空白,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弘扬名人效应。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新合镇四名馆,集中展示宣传本地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全方位展示新合文旅特色。

  持续打造新合全域旅游线路。作为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凌华蚂蚁河农庄和新豆涞民俗文化园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路路网已基本形成。新豆涞民俗文化园荣获“2023年度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称号,多次被省市列为现场会参观点。2023年,新合镇举办柴桑区丰收节,将各个旅游点串点成线,制成手绘地图,方便群众“打卡”,全力打造新合全域旅游,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今,新合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争资争项,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在农文旅融合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深挖豆文化、神墩文化、远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带动农业和文化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柴桑篇章贡献新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