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虽然古诗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内容却十分丰富,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古诗作为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代表性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语言习惯、思想观念、风俗传统等,具有丰厚的艺术价值。因此,如何通过古诗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成为当今教师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增强情感体验
在学习古诗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方式,感受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加深学习印象,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内容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提出核心问题,如“这篇古诗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其中的‘银河’指的是什么呢,通过朗读对这篇古诗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含义,并站在全面的角度进行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深入分析古诗内涵
很多古诗都有对风景的描写,如果学生只是对其中的寓意进行浅层次的理解,那么也只会认为其中的景色美。但实际上,很多诗人都是借助景色来抒发自身的情感,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进行创作。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江南春》为例,杜牧通过诗词的方式描绘了江南的景色,通过莺啼、山郭、酒旗等事物,充分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繁荣美景。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时,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魅力,还能感受到作者所隐喻的情感。
通过诗题教学 深化学生的精炼美感知
何谓古诗,其实就是一篇浓缩的文章,而诗词的题目更是提炼了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诗词教学时,必须立足于诗词的题目进行景色和情感的阐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要讲述的诗词题目呈现出来,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猜想。
在出示题目后,教师需要对其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很多诗词的题目都是其内容的浓缩,学生在了解诗词题目含义后,就会对其内容形成一定的理解。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书湖阴先生壁》为例,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题壁诗,描写的是书湖阴先生庭院中的景色,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写的是六月西湖的景象。这些诗词的题目所表达的含义一目了然,文字也较为浅显,可以清楚地了解其中诗词的主要含义。
通过句意理解 强化学生的语感美
其实,每一首诗词都具有较强的形象感,而理解其中内容的过程就是形象的再现。因此,学生在朗读诗词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诗人的创作方向,将其中的画面感带入自己的想象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其中的关键字词,展开想象,让诗人的语言幻化成摄影机,在脑海中呈现出具体的画面。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马诗》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描述场景的词语进行阐述,如“大漠”“燕山”“钩”“清秋”,这些词语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精忠报国的满腔热血。诗词的语言是浓缩的、含蓄的,诗人通过描写马的片段来表现情感。然而,若想实现诗词情境的再现,学生就需要进行想象的补充。因此,教师需要调动学生所学知识,深入发掘隐藏在诗词中的思想,将其中碎片化的词语拼凑成完整的画面。例如,“大漠沙如雪”,描写的是平沙万里,地上的月光就像白雪一样;“燕山月如钩”,在连绵不绝的燕山上,明月在夜空中像一把弯钩。在进行诗词理解时,需要进行补充和调整,进一步解读诗人的想法,深入感受诗句的内涵。
美术鉴赏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通过深入挖掘古诗中的美学元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细腻敏感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古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而真正实现古诗教学的审美化。(九江小学 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