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擦亮生态底色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2024年11月29日

  武宁讯(余慧琳)深秋的武宁,草木葳蕤,绿野千里。日前,在武宁县西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油茶基地,来自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专家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领域”的牌匾郑重地交于公司董事长袁学松手中。

  武宁县现有林地面积418万亩,森林覆盖率76.54%,森林覆盖率九江市第一,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负氧离子含量15万个/立方厘米。在3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27万亩油茶基地。

  近年来,武宁县在“增绿”的同时,还精准做好“用绿”文章,结合资源特点,重点抓好油茶等林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霜降前后,油茶进入丰收期。笔者在西海生态农业的油茶基地看到,郁郁葱葱的油茶树遍布山坡,或红或绿的油茶果点缀在千亩树枝上;农户们穿梭其间,麻利地采摘成熟的油茶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今年收成还不错,估计能收60多万斤鲜果。”公司负责人胡珠花说。

  为了保护环境,生产高品质油茶,西海生态农业采用人工除草和施有机肥的方式管理油茶园,没有了农药和化肥的破坏,农庄的生态越来越好。2023年,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汪端华在农庄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莼菜和乌苏里狐尾藻。“在这么小的一个区域里,有3种保护植物,在全国都比较罕见。”汪端华感慨地说。

  西海生态农庄是武宁县用油茶生态底色,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武宁县山地多、生态好,由于油茶种植在管护上用工少,每年只需除草、施肥、剪枝等粗放管理即可,利于生态保护和林农的增收,油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部分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武宁县围绕护绿、增绿、用绿,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走上了一条农业生产与环境生态“双向奔赴”之路。这份不负青山的答卷,见证着武宁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每一个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