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万泉君 刘立元)近年来,市拘留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新路径,充分发挥教育感化职能和阵地作用,将被拘留人员情绪疏导与矛盾纠纷化解相结合,运用“多诊疗法”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用真心化解矛盾。今年以来,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4起,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紧紧抓住被拘留人刚入所的黄金24小时,充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快速找准矛盾纠纷焦点。”市拘留所政委付杰说。该所坚持对新入所人员开展排查摸底和风险评估,在察言观色中精准“把脉”,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的违法行为特点,及时制定个性化的调解方案。同时,积极推行“人性化”管教理念,从拉家常开始,用温暖话语化解对立情绪,拉近管教民警与被拘留人的距离,找准解决矛盾切入点。
“爸,我错了,以后一定听话!” 11月27日,在市拘留所的矛盾化解室里,叶某含着眼泪和其父亲紧紧拥抱在一起。不久前,长期混迹于社会、从小缺少母爱的叶某因吸食毒品被行政拘留10日、被送入市拘留所执行。管教民警了解到叶某和父亲关系长期不和,其父一直未给其上户口、未办理身份证,积极化解父女之间多年的误解和隔阂;同时,联系户政部门、市妇联等单位,最终顺利为叶某办理了居民身份证。在父亲的陪伴下,叶某当场写下了悔过保证书。
为巩固调解成果,市拘留所建立了矛盾纠纷化解跟踪回访制度,开设了矛盾化解工作室,与辖区(县)的综治中心建立了矛盾调解工作协调机制,持续做好重点关注人员的动态管控,形成“在所民警帮,出所有人管”的闭环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