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军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6日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系统总结了过去4年中美关系取得的七点经验和启示,强调“中美双方要从两国人民福祉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出发,作出明智选择,继续探寻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实现中美两国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和平共存。”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能否稳定健康发展既关乎两国人民,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重点要明确目标、坚持原则、维护立场、夯实基础,这既是中美关系历史和实践的深刻总结,也是指导发展新时代中美关系的科学指南。
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总体目标。中美关系不是普通的双边关系,而是攸关世界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国际关系。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由于国际体系不健全,加上霸权主义、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等种种因素,导致大国之间不时发生冲突,引发了无数大小战争,代价极其高昂,教训极其惨痛,是人类文明永远之殇。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社会对战争深恶痛绝,主张和平与发展成为普遍共识、时代潮流。中美分属东西方文明,走的是不同道路,两种文明虽有不同,但没有优劣贵贱之分,国家之间制度、道路不同并不必然导致冲突与战争。新形势下,中美都应从战略和长远高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恪守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始终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国内政治或一时一事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要发展中美平等互惠的经贸关系,开展正常的人文交流,加强在国际、地区等重点热点问题上的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全球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根本原则。中美建交以来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些原则,双边关系就发展顺利,反之,双边关系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处理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双方应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切实尊重彼此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彼此国内政策,切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健全完善畅通务实管用的机制,管控中美之间的分歧,坚决摒弃以任何方式挑战对方底线,突破“禁区”可能导致冲突对抗的做法,不走意识形态划线的老路,不走阵营对抗的死路,积极合作应对解决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打造非排他性的合作共赢伙伴关系,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基本立场。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一段时期以来,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此为借口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恶意设限打压,并持续推动对台军售,严重损害双边正常关系,破坏战略互信,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不利影响。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容置疑、不容侵犯、不容谈判,要敢于斗争,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问题上寸步不让,及时亮明态度,明确标清红线,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挑衅行为。同时要善于斗争,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运用正确的战略和战术,备好“工具箱”,对危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一切图谋进行有效反制,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
赓续传统友谊是重要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45年前,中美两国政府顺应人民意愿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中美关系新篇章。45年间,中美经济贸易互补,人员往来频繁,人文交流密切,双方实现了各自高水平的国内经济发展,同时有力推动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中美两国都从友好交往中广泛受益,两国人民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跨越制度、文化、语言迥异带来的障碍,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中美关系发展史表明,开展民间交流、赓续传统友谊,是两国人民自主的选择,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中美双方要顺应民意和潮流,本着对世界、对各自国家、对各自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挥经贸、人文交流在巩固发展新时代中美关系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多做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友谊的好事,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处理好、管控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友谊之树常青。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